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環球時報》炮轟蒼井空

2013年6月7日

近日海南萬寧「小學生開房」事件後,中國女權工作者葉海燕手持「校長開房找我,放過小學生」條幅抗議。有網友PS蒼井空手持同樣標語照片,《環球時報》發文批駁蒼井空「無商業道德」,遭網友嘲諷。

https://p.dw.com/p/18lkr
Man holding object (Fotolia: #48366347); © Fotolia/chanpipat
圖片來源: Fotolia/chanpipat

(德國之聲中文網)5月中旬,海南萬寧第二小學校長陳在鵬帶小學生開房事件發生後,中國媒體相繼曝出多起校長、教師強姦、猥褻小學生事件。5月27日,中國女權工作者葉海燕在海南萬寧第二小學門前舉牌"校長開房找我,放過小學生",以表達對校長惡行的抗議。隨後引發網路各種模仿。有網友PS日本AV明星蒼井空、瀧澤蘿拉手舉同樣標語照片上傳至網路。"校長開房找我"行為藝術的發起人葉海燕目前被廣西博白警方拘留,網友疑其遭當局報復。

中國官媒《環球時報》就此刊發駐日本特約記者蔣豐文章,炮轟蒼井空等人以中國社會熱點事件,炮製"超級網路行為藝術":"一些正在中國內地搶灘的日本AV女優趁機湊熱鬧,在微博上掛出"校長,開房找我,放過小學生"等調侃話語,獲得瘋狂轉評。借助中國的熱點話題展開商業營銷無可厚非,但利用猥褻兒童這種嚴肅的社會話題達到自己的目的,實際上已經超出商業道德的界線"。6月2日蒼井空在網上辟謠,稱自己以前手持書法照片被PS,有網友指責《環球時報》就PS痕跡明顯的照片大做文章,應該向蒼井空道歉。該報總編胡錫進6月4日在其新浪微博上認錯。

昨日,網易娛樂發出評論《炮轟蒼井空的《環球時報》才真正有違商業道德》,文章寫道:"這事讓《環球時報》成了笑柄。首先,《環球時報》沒搞清真假就批判,顯示了它的不專業和急於'叼盤'的心態;其次,就算蒼井空真有此舉,也屬正常的戲謔調侃,而《環球時報》不去關注校長開房的倫理問題,反而持'家醜不外揚、內政不能被干涉'立場炮轟一個AV女優,這種販賣廉價民族主義的行為才真正有違商業道德。《環球時報》向來因善於逢迎中央精神而被戲稱'叼飛盤報',不顧職業倫理底線,迎合揣摩上意,扭曲真實聳動煽情,多次發表支持中文網路管制的社論,早就讓網友不滿,在大部分網友心目中早無道德可言。"

Wann: April 2013 Wo: Hongkong Wer zu sehen: Ye Haiyan Wer machte das Foto: Zeng Jinyan (sie berechtigt uns das Bild zu verwenden.)
葉海燕圖片來源: Zeng Jinyan

"《環球時報》從未考慮自己的新聞道德和操守"

中國獨立作家野夫向德國之聲表示,他在胡錫進表示"這次真的搞錯了"的博文下面跟帖"你們不是一直在做偽嗎?"他認為《環球時報》類似的"造謠、抹黑"已是常態:"實際上《環球時報》類似的造謠、傳謠,是非常普遍的事情,包括這次蒼井空照片與商業道德有何關係?當他譴責一個藝術沒有商業道德時,他們從來沒有考慮自己是沒有新聞道德、沒有媒體道德和操守的。"

野夫表示,《環球時報》一直以來在虛構很多東西,包括在虛構敵人、虛構外國對中國的所謂陰謀、對中國的威脅等,因為"愛國主義"、"民族主義"等幾成這個報紙的標籤。因此吸引一部分長期接受中國"愛國主義"教育的底層公眾的擁躉:"我們的教育傳遞和就是《環球時報》基本類似的腔調'愛國主義'、'民族主義',無論歷史、政治教材還是語文課本都圍繞這些主題在做文章,使得我們整個國家培育了一大批腦殘,這些腦殘並沒有機會在未來的成長中吐出身上的'毒',《環球時報》延續了這種教育,繼續著畸形的成人教育。"

Beschreibung : Chinesischer Schriftsteller Ye Fu (Zheng Shiping) Aufnahmeort: Köln COMED in Mediapark Aufnahmedatum: 20.Feb.2013 Fotograph: Jun Yan Ich gebe hiermit alle Rechte an DW weiter.
作家野夫:《環球時報》從不考慮自己的新聞道德和操守圖片來源: DW/Jun Yan

"民意和政府代言人雙重角色"

對於網易評論指《環球時報》逢迎執政黨意圖,野夫向德國之聲表示,《環球時報》不僅長於"叼盤",其媒體姿態從某種意義上也代表了既得利益集團的一種姿態,試圖代表民意:"不僅是擅於領會,從某種程度在誤導,《環球時報》代表了另外一個群體--權貴集團,他們急於影響這個國家的改革、發展思路,急於想要維護集權,只有維護集權,他們的利益才能永遠無限的傳遞下去。他們這個集團需要有人來冒充民意,需要引導這個集團的方向。在一種集體領導模式下,很多時候也會左右為難,在猶豫徬徨到底該怎麼走,因此像《環球時報》、《北京日報》等以偽裝的民意去影響高層決策"。

除此之外,野夫也認為,《環球時報》在受眾層面又在扮演執政者的代言人,官媒形象早已深入人心,網路訊息中的公眾對官媒輿論,就如網易評論:"早已成為笑柄。"

作者:吳雨

責編:雨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