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環境問題頻發,部長為何連任?

2013年3月26日

昨日,連任環保部長的周生賢缺席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但在同一天的環保部常務會議上,他表示要推動大氣污染問題和水污染問題的解決。環保人士指他在任8年只會空談,對他新一任並不抱希望。

https://p.dw.com/p/184GN
(FILE) - Smoke is seen emitted from chimneys and cooling towers of a heat power plant in Fuxin city, northeast Chinas Liaoning province, 2 March 2008.China will include a pilot emissions trading scheme in its next five-year plan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reports. The Ministr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aid that a trial system for trading in permits to pollute was one of four main emissions reductions goals that would be contained in blueprint for growth in China from 2011 to 2015, which bureaucrats are still developing. +++(c) dpa - Report+++ dpa 15851357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國之聲中文網)3月25日,連任環保部長的周生賢缺席了中國發展高層論壇的對話環節,讓在場的媒體有些失望。同一天,周生賢主持了環保部的常委會議,會議討論了《關於加強環境保護重點工作方案》並決定,重點進行以PM2.5為主的大氣污染和水污染問題的解決。而由北京及大半個中國霧霾和近期再爆出的水污染事件將環保部再置於公眾的風口浪尖上。

3月16日,人大投票選舉中,人大環資委和連任的環保部長周生賢共同遭遇"投票門";其中人大環資委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委員名單草案"收獲"850張反對票、125張棄權票及15人未按表決器;而周生賢獲得171張反對票和47張棄權票,成為得票率最低的一位部長。

3月20日,非盈利環保組織"中外對話"發表文章《公眾強烈不滿環境部長任命》,文章指周生賢過去任職的8年間,其關於環保工作方面的承諾,幾乎沒有兌現。但在個人仕途上卻堅決不辭職,因此獲公眾噓聲一片。網友盤點周生賢"政績":"2006年甘肅徽縣鉛污染;2007年太湖爆發藍藻......2010年紫金礦業污染;2011年康菲石油污染;2012年廣西鎘污染、北京霧霾;2013年山西苯胺洩漏、山東地下水污染、上海萬頭死豬污染" 的博文,獲網友大量轉發。

[No title]

網路名人薛蠻子在網上呼籲"北方冬日連日霧霾,幾億人受害,周生賢身為環保部長早應辭職,你們同意嗎?"網上跟貼一片"同意"之聲。網友"中華牢騷調查分析總局"發布了網民給部長的信,信中有一張戴各式口罩的公眾頭像拼圖和河南洛陽被污染而變成血紅色的洵河圖片,並郵寄至環保部,要求周生賢引咎辭職。

Pedestrians cross a street, some wearing face masks, during polluted weather in Beijing on January 13, 2013. Dense smog shrouded Beijing, with pollution at hazardous levels for a second day and residents advised to stay indoors, state media said. AFP PHOTO / Ed Jones (Photo credit should read Ed Jones/AFP/Getty Images)
北京「霧霾」中行走的人圖片來源: Ed Jones/AFP/Getty Images

"環保部新表態可能緣於上層壓力"

德國之聲與"中外對話"北京總編劉鑑強取得聯繫,他向德國之聲表示,儘管周生賢在新的環境會議上作出治理大氣污染和環境污染的表態,但極有可能只是做給高層看。觸及了民眾生存底線的污染引至民眾憤怒,民怨已經給執政者帶去壓力。

新任總理李克強於3月17日的記者見面會上,已經公開表態要進行治理污染及"鐵腕執法和鐵面問責",因此劉鑑強認為環保部官員應是在上層壓力下做出了又一輪"承諾":"環保部可能是向領導表態,在兩會上,環保部得分最低。實際上,上層對環保工作很不滿意,這種不滿意也是來自公眾的壓力,不管是水還是空氣,這8年來都沒有解決,特別是空氣是否改善,這是大家都能看得到的,不是說大話就能掩蓋的,所以我想環保部一定是承受了很多壓力。但從過去8年來的經驗來看,我並不是很樂觀。"

China's newly elected Premier Li Keqiang (2nd R) answers a question during the annual news conference following the closing session of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NPC), at the Great Hall of the People in Beijing, March 17, 2013. REUTERS/Jason Lee (CHINA - Tags: POLITICS)
李克強表示要「鐵面問責」圖片來源: Reuters

"體制原因之外,不要再為環保部的無為找藉口"

一直有學者表示,中國環境問題深層原因是體制性障礙,環保部在與發改委、水利部、建設部的權力角力中,一直處弱勢地位,這也漸漸使環保部的失職行為獲得了某種意義上的"諒解",但劉鑑強認為,周生賢執政期間,在多個環保工程及公眾事件中,一種是逃避;一種是做出對損害環境推波助瀾的決策,比如在長江小南海野生魚類保護區修建的小南海電站、怒江大型水電工程的環評,在當地公眾及環境組織的抗議下,環保部仍為企業開綠燈通過了環評;而對公眾一直呼籲公示的PM2.5數據則是千呼萬喚不出,直至霧霾爆發高層領導震怒後,環保部才進行公示:"他們再弱,也是代表一個國家對環保的最高權力,來行使監督權力的部門,行政賦予他們的權力也很大,但在(對大型污染項目)的'環評'、'訊息公開'等,這是他們完全可以做的,所以他們不能辯解。"

2005年11月松花江發生水污染事件,隨後時任環保局局長解振華辭職。解振華的解職曾讓人看到對官員問責的一線希望。周生賢從林業局局長職務上"臨危受命",他在接任儀式的記者會上曾表示:"我爭取不辭職"。劉鑑強認為8年只會空談的環保部長,只履行了"不辭職"這一個承諾:"最氣人的是再不滿意,他們也說自己很好,環保部從來沒有說自己做得不夠。他在任上出了這麼多事,從來沒有被問責。"

作者:吳雨

責編:雨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