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玩具老大中國在智力化過程中失分

平心綜合報導2005年2月10日

中國玩具在德國佔絕對統治地位。這一點沒變,但是:2004年,德國從中國進口的玩具有不小的下跌。2月10日,世界最大玩具展在紐倫堡揭開序幕。在此之前,人們已經看到了玩具市場的新走向:智力化,高技術化。也許中國在這轉型過程中還沒有完全適應吧。

https://p.dw.com/p/6EDF
Silverlit Toys公司在紐倫堡的攤位圖片來源: AP

中國這些年來始終是德國玩具市場上絕對的龍頭老大。玩具工業德國協會總幹事普林岑女士估計,來自遠東的玩具已經佔據了近80%的市場。在一年一度的世界玩具最大展紐倫堡玩具博覽會開幕前,威斯巴登的聯邦統計局公佈的數字是:2004年1至11月間,德國從中國進口的玩具佔了進口總量的51%;在影片游戲方面甚至佔到了71%。

2004年1至11月,中國玩具廠向德國出口的玩具價值23億歐元。德國商界非常歡迎中國玩具。擁有874個專業商會員的德國最大採購聯盟「想法和游戲」(Idee und Spiel)總裁烏姆巴赫說:「2004年我們自己從中國的進口額翻了3倍,前一年翻了一番。」他指出,來自中國的遙控汽車和其它玩具不僅價格低廉,而且在很多方面達到了西方的水準。他禁不住歡呼道:「那麼便宜,價差那麼巨大。」

然而,德國玩具工業界就慘了,中國工廠已經在很多玩具領域把德國工廠掃地出門了。甚至那些名牌德國工廠也頂不住,比如察普夫(Zapf)由於頂不住價格壓力,把越來越多的產品拿到遠東去生產,以求這樣能在市場上站住腳。儘管如此,這個企業仍然在走著下坡路。

專家們指出,中國玩具工業界現在已經不再滿足於代加工者和低薪水供貨商的角色了。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在建立自己的品牌,比如模型汽車生產企業Maisto或生產遙控汽車的品牌Silverlit。

玩具業內人最近越來越多地稱讚中國人的主意多和靈活性強。有一位業內人說,這裡的公司如果讓德國工廠生產某個新產品,一般要在一年後才能拿到貨。而在這段時間裡,從中國來的同樣的貨色在市場上可能已經售完了。另一位業內人的比較更嚇人:在中國,從想出點子到拿到樣品只需要10天,而由這裡的工廠,比如Steiff,來做要好幾個月。由於這些原因,德國玩具工業日益萎縮,現在整個行業只剩下15000名員工,只相當於一家大工廠的員工。

然而,2004年出現了一些轉折。1至11月間從中國進口的玩具價值下跌了12.9%,跌幅不小。香港的玩具商也有同樣的遭遇,他們向德國的出口額在這段時間裡為6億零6百萬,下跌了4%左右。當然,由於出生率低谷和經濟不景氣,德國玩具銷售額在這段時間裡也略有下跌。但是,中國玩具的下跌幅度要大於平均的幅度,因此,原因並非僅僅在這裡。

第56屆紐倫堡大展之前,周三舉辦了一個新產品展,這個新產品展發出了一個明確的訊息。專家們認為:玩具銷售總額的55%左右將落入創新產品的腰包。玩具工業德國協會稱:「市場必須越來越多地屈服於時尚,媒體和技術進步。」協會還強調了那個業內流行的口號:「要不就非常便宜,要不就非常貴。」

今天開幕的玩具展上,共有來自65個國家的2747個企業參展。在經合組織PISA測驗的陰影下,今年德國最吃香的是學習類游戲。博覽會負責人基克說:「任何保證有具體的學習作用的都吃香。」諸如V-Tech(德國菲爾德城的企業)這樣的電子學習玩具生產者都已經有了強勁的增長。

去年,德國玩具業另一個贏家是巴伐利亞企業Playmobil,這個企業以生產所謂「移動玩具」出名,即全家出門旅遊時可以帶著走的玩具,著名的有可攜帶的「海盜寶箱」。

益智玩具和游戲也是一個上升的領域,2004年這個領域的營業額達3億歐元,是最大的玩具領域。其中益智游戲更是增長了8.2%,達2.8億歐元,而且利潤將超過2003年。玩具工業協會發言人施密特說,對2005年他也持有「謹慎的樂觀」態度。

上面提到過的察普夫公司是德國最大的娃娃生產者,去年營業額為1.75億歐元,比2003年減少了2600萬。現在,察普夫也推出了新的娃娃系列,想要以此來扭轉頹勢。

中國工廠的點子多和靈活性強雖然受到西方業界廣泛好評,但顯然在近年來的玩具轉型大潮中並不是所有中國廠家都跟上了潮流。也許這是去年中國對德玩具出口較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吧。當然,德國商家一點都不擔心中國企業的適應能力。他們說:中國玩具業馬上又會再來一輪大發展的。真正擔心的還是德國和西方玩具生產企業。

中國企業如何適應玩具市場的發展,西方企業如何頂住中國企業的強攻,這是最近十多年來世界玩具業界的兩大課題,今後看來也跑不出這個範圍。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
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