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犯人用來出口"

2010年9月9日

《世界報》發表的評論稱,中國將監獄犯人作為工人派往發展中國家。倡議慈善捐款的美國富豪在中國雖然受到冷遇,但也不乏知音。

https://p.dw.com/p/P7VX
資料圖片:衣索比亞一個建築工地上的中國員工圖片來源: AP

《世界報》9月8日發表印度新德里政策研究中心教授布拉哈馬.賈蘭尼(Brahma Challaney)撰寫的評論,題為"犯人用來出口"。

評論稱:"為騰出人滿為患的監獄,中國有一個新的戰略:囚犯被作為工人投入到設在發展中國家的項目之中。中國的囚犯之多超過了任何其它的國家,據倫敦大學國王學院國際監獄研究中心統計,2009年中國的監獄犯人達到157萬。將犯人作為工人在外國投入使用,引出了關於中國人權狀況的新問題。顯然,因為商品傾銷受到批評的貿易政策,也在傾銷人。"

評論接著寫道:"不管是在斯里蘭卡還是在非洲,中國企業都慣於將本地工人的數量限制在絕對的少數,大部分工人是從中國帶來的。其中也有犯人,為了在外國的項目而獲得緩刑 '釋放'。那些囚犯勞工要是試圖逃跑,就會在陌生的環境裡被輕易發現。"

評論認為,"這種實踐在理論上是違背中國商務部的規定的,…… 但是,之所以頒布規定,是用來減少批評的,很少去執行。於是,國務院的這些方針也讓位於追求增長這一目標。在'走向全球'的政策範圍內,如果企業拉來與外國的協議,就會獲得獎勵。"

評論最後強調:"使用犯人勞工將這個戰略擴大到令人擔心的新范疇。但是,輕易從監獄提取犯人的,並非中國的公司,它們也不能為犯人頒發護照。顯然,把犯人作為強制勞工派往國外,更是政府的戰略。只要中國政府不以尊重人權和法制為基礎對待本國的公民和其它國家的公民,中國自己就不會得到它在國際舞台上所尋求的尊重。"

蓋茨和巴菲特在中國也有知音

比爾.蓋茨和沃倫.巴菲特9月29日將在北京舉辦宴請,遭到中國富豪的冷遇。對此,《商報》指出:"中國人把保障自己的家庭放在首位,富人對待慈善的態度在美國和中國是完全不同的。在美國,慷慨解囊是時興的善舉;在中國,人們卻很難割捨自己的錢財。"

《德國金融時報》以"去守財奴家做客"為題報導說,超級富豪在中國迅速增加,從2009年以來就翻了一番。"為慈善的目的還是可以拿出九牛一毛來的,可是,許多中國人充滿妒意地看著富人的財富。無論如何,沃倫.巴菲特和比爾.蓋茨這兩位榜樣慈善家受到了中國富翁們的冷遇。」

該報也指出:"慈善在人民共和國還沒有傳統。人們經過了許多年才從毛澤東政權下的經濟扭曲中緩解過來,富裕還太短暫。可是,觀念也在漸漸轉變。尤其是2008年的四川地震導致了獨立組織的成立和捐款的浪潮。"

這兩家報紙都提到,作為中國最大的慈善家,江蘇黃埔再生資源利用公司老闆陳游標給予美國同道以熱烈的回應,願意在去世後捐贈全部財產。

編譯:林泉

責編:瀟陽

(本文摘自或節譯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