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物權法事關姓資姓社

安露2007年3月2日

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將於3月5日召開。最重要、也是最有爭議的一項議程是通過物權法。2004年中國將「保護私有財產」寫入憲法後,制定物權法實際上只是將修憲內容付諸實施。但是中國的左派再度向物權法草案發難。對他們來說,事關中國姓社還是姓資這一關鍵問題。

https://p.dw.com/p/9wog
又要開場了圖片來源: AP

不管人大是否通過物權法,該法律將被載入史冊已經是毫無疑問。中國歷史上沒有哪一部法律草案經過如此頻繁的修正,在5年時間裡經過了7次審議。2005年7月,物權法草案交由公眾討論,這也是中國歷史上的首次開門立法。隨後就是2005年8月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鞏獻田的那封公開信引發的激烈辯論,最後導致2006年3月人大會議通過物權法的計劃流產。

對科隆大學法學教授、中國問題專家羅伯特‧霍伊澤來說,一封信阻礙了政府的一項重要立法程序,這在中國也是前所未有的:「一封信能產生如此大的影響,相比之下,很多人大代表卻起不了多大的作用。這位教授顯然不是作為一個個體在行動,他是中國共產黨黨內圍繞改革路線展開激烈鬥爭的表現。他所代表的一派認為,經濟改革將私有財產置於過分重要的地位。一些人顯然不願看到這樣的局面。」

這些人特別想阻止物權法使那些通過不正當手段聚斂的財富變為合法。作為妥協,人大法制委員會將物權法草案中「保護所有財產」的說法改為「保護合法獲得的私有財產」。對霍伊澤教授來說,這一補充是完全多餘的:「因為法制體系當然只保護合法的東西。問題當然是,從國有財產向私有財產的轉變是一場巨大的變革。這樣的變化無法用慣常的法律手段來衡量。合法這一概念很難用來作標準。我想,物權法是面向未來的。」

未來土地仍將屬於國家和集體所有。也就是說,即使在物權法通過之後,土地所有權仍然是不可轉讓的。

不過,保守的共產黨人認為這還遠遠不夠。他們前不久致信人大和政治局,呼籲停止對國有企業的私有化。北京航空大學的韓德強教授是他們的代言人之一:「實際上我們國有企業改革走到這一步,的確是嚴重違反憲法。基本上我們認為改革開放就是違憲。如果嚴格按照憲法要消滅剝削制度的話,甚至連多種經濟成分並存這個八十年代初的提法都是違憲的。」

這封公開信已經得到網上3000多人的簽名,其中包括著名的學者和高級退休幹部。保守派與改革政策總清算選擇的時機不錯,因為中國飛速的經濟發展也使貧富懸殊加劇,社會不公已越來越成為民間抗議活動的根源。在這一背景下,鞏獻田「窮人打狗棍不能和富人寶馬別墅一樣保護」的說法自然得到改革失敗者和改革反對者的贊同。但是在中國問題專家霍伊澤看來,這場辯論與物權法本身毫無關係:「物權法只是創造一個基礎。現在輪到政府來採取福利國家的措施,為生活窘況的階層提供某種補償。這不是物權法的任務。我想,很多參與這場討論的人根本分不清這些不同的范疇。他們不知道自己談論的對像是什麼,把不沾邊的東西混淆起來。福利國家的任務是建立社會公正,這完全是另外一碼事。」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顯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