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牆外文摘:細思"魚蛋革命"

摘編:張平2016年2月14日

在譴責暴力的輿論之後,香港評論人深入分析"魚蛋革命"的前世今生及未來走勢。

https://p.dw.com/p/1HvHA
Hong Kong Krawalle nach Razzia
騷亂過後還未恢復正常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epa/J. Favre

(德國之聲中文網)香港《明報》發表文章《從雨革到魚革,公民社會的範式轉移》,作者李達寧認為法治在西方不單是守法,更重要的是保護公民權利,令人民生活不受政府干預。另一個公民社會的價值是理性溝通。可惜中共完全沒有退讓,自由派沒有辦法運用公民社會的邏輯去處理問題。至此,公民社會的價值與規範也失去了現實條件。愈來愈多人對這套模式失去信心,也對這些公民價值不耐煩。

李達寧認為,社會輿論現時幾乎一致譴責暴動,連參與雨革的自由派都不例外。但那是因為大家還在用公民社會的規範去理解魚革。騷動者而言,公民社會的運作已失效,有的不是個別的群體和議題,而是無處不在的社會矛盾。所有矛盾都是抗爭的燃料,引發一次又一次的總體抗爭。"在暴動的當下,所有抗爭者都是一體的被壓迫者,可以一體地向政府和警政系統挑戰"。

反制度暴力的行動

香港《蘋果日報》發表評論《輿論要獨立而非中立》,時評家李怡認為,旺角騷亂中,向警察掟磚頭和燒垃圾桶的不是"暴徒"。這是三年來警察選擇性執法與政府選擇性檢控,尤其是七警案、朱經緯案,所造成的社會後果。旺角事件是一次反制度暴力的行動。

李怡認為,儘管行動中有失控的、傷及無辜的行為,儘管多數基層警察只是奉命行事,他們當中大都不是"黑警","但正如我們不會因為五四時學生痛打章宗祥、'火燒趙家樓'而否定五四運動,不會因為七十年代時美國學生砸碎店鋪玻璃窗而否定美國民運,我們也不應該以一些污點而否定旺角反抗者的整體行為"。公正的輿論絕非中立的輿論,不是各打五十板的輿論,而是獨立的輿論;公正的媒體也不是中立的媒體,而是獨立的媒體。獨立輿論對掌握公權力的體制,應該永遠採取置疑的態度。

青年政策的失誤

香港網媒《立場新聞》發表評論《請坐穩,迎接更壞的明天》,作者區家麟說,梁振英治下三年多,"短短數年,仇恨滋長,培養了一群他眼中的暴徒,確實是過去幾十年港督特首都無能力做到的事"。

區家麟說,青年政策的失誤,貧富之懸殊,買樓難,向上流窒息,製造大批抗爭成本極低的青年人。特區政府的對策,是普教中、學習簡體字,頻密交流團、青少年軍,擺明洗腦,只會換來幾聲訕笑,催生反抗的種子。

區家麟認為,"和平抗爭無用,暴力抗爭死得更快,因為這個政權不放民意在眼內,也清楚知道利益能收買大部分人的心"。"旺角一次騷亂,就叫暴動;下一次,必定開槍,然後頒布緊急狀態,可以明正言順依法為所欲為"。

Hongkong Proteste
騷亂中的港警圖片來源: Reuters/L. Chung-ren

充滿政治計算

香港《端傳媒》發表文章《魚蛋背後──有恃無恐的權謀政治》,作者劉細良認為,魚蛋革命、魚蛋騷亂,抑或是魚蛋暴動,任何稱呼都改變不了未來,香港大規模騷亂一觸即發的形勢。"梁振英認為年初一這場旺角騷亂,在任何地方都不會姑息容忍;同理,在任何一個正常的地方,都不能容忍姑息一個以政治鬥爭掛帥,以製造人民內部矛盾為管治手法的行政首長"。

劉細良說,在佔領運動後,梁應該要放棄鬥爭,同青年和解,但他最大的動作反而是拉高矛盾。港獨本來不成氣候,反被批得氣勢高漲。須知香港青年激進化並非受港獨信念驅動,而是對內地及梁振英的管治手段不滿,不滿中港矛盾出現時政府總是站在內地一邊譴責香港人,也厭倦共產黨那套愛國民族主義維穩手法。打港獨同時暴露出梁充滿政治計算及謀略;他需要樹立政治鬥爭的敵人,捧出一個港獨危機。

[摘編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