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牆外文摘:「禁講」劃新紅線 「米兔」破舊話語

張平(摘編)
2018年8月19日

評論認為,北京刻劃的「紅線」越來越多,將香港言論自由的範圍越收越窄。中國反性騷擾運動創造了歷史,將反父權專制的路越走越寬。

https://p.dw.com/p/33Ngo
Hong Kong Andy Chan Ho-Tin
媒體評論認為,陳浩天演講事件顯示北京刻劃的言論「紅線」越來越多(資料圖片)圖片來源: Reuters/T. Siu

(德國之聲中文網)香港《蘋果日報》發表文章《北京禁得了講獨,就禁得了言論自由》,作者施家潤說,無論是今次外國記者協會邀請民族黨召集人陳浩天午餐會演講,還是數月前戴耀廷被中聯辦主任王志民批評搞分裂和顛覆國家主權的活動,可以看到北京刻劃的"紅線"越來越多,將言論自由的範圍越收越窄,言論自由承受極大威脅,目標就是蠶食"一國兩制"下的言論自由,將其扭捏成北京政府心目中的"言論自由"範式。

文章說,正因"中港權力關係"下,北京強硬對待香港的路線,不斷以國家安全之名打壓,蠶食"一國兩制"下保障的核心價值,若北京不改天朝主義路線,香港的"一國兩制"也是名存實亡。有人會說,北京的強硬態度,源於邀請陳浩天演講有關港獨議題,但讀者須明白香港現存的言論自由沒有禁止"講獨",北京今日可定一個不能"講獨"的標準,明天就可以定一個不能"講民主"的標準。因為在"中港權力關係"下,弱勢的香港要抵抗北京藉詞訂下越來越多的"紅線"絕非易事。

執迷專制極權的政權

台灣《上報》發表文章《再怎麼內外交迫 中共仍然只信專制極權》,作者吳介聲說,中國近年內外交迫危機四起,良心公知隱忍多時,陸續經由許多管道發表建言與不平之鳴。可惜的是,面對學者分析建言,中共當局仍然執迷於高壓措施,執迷於極左專制,執迷於鼓動海內外學界智庫媒體等大外宣攻勢,甚至準備對高級知識領域展開洗腦運動,文化界即將面臨洗腦教育,寒蟬效應將更為嚴酷。

文章說,中國面臨外貿衝擊,假疫苗、金融崩潰、軍公教維權等內憂頻仍,政經榮景猶如海市蜃樓,習近平治國備受質疑,中共政權已經自顧不暇,如再執迷專制極權,抗拒改革開放與割捨特權,在中國的億萬百姓只能呼應許章潤教授萬言書的結語,"興亡在天"了。

Symbolbild #MeToo
」米兔「是英語MeToo的戲謔音譯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dpa/B. Pedersen

"米兔"在中國創造了歷史

紐約時報中文網發表文章《中國"米兔"何以創造歷史》,作者覃裡雯說,"米兔"運動--也就是英文#MeToo("我也是")運動的戲謔音譯,在中國社群網站的廣泛傳播,正在開啟一個深刻的私人關係、文化和社會變革契機。雖然這個契機很可能瞬息即逝,但是"米兔"已經造就了一個相對進步的性別議題對話場域,將對父權體系的批判意識引入大眾和意見領袖的討論,將這個批判和觀察延展到社會的多個群體和階層。

文章說, 在"米兔"運動中,我們看到了一個相對成熟的性別權力議題對話場域的形成。這個場域不同於既往傳統媒體或者"原始網路"的對話場域,沒有被傳統媒體或者網路媒體編輯及意見領袖主宰(比如"婆媳關係論壇"或者"百家論壇"),有高度的自發性,而沒有層級尊卑體系。

兩岸未來世代的模式

台灣《風傳媒》發表文章《台灣問題是國內法、還是國際法問題》,作者謝英士認為,台灣跟中華人民共和國(大陸)的關係一直都是受到矚目的焦點,特別是台灣的國際空間問題,通常不是台灣單方面的問題,而是跟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大陸)相關的兩岸關係緊密關聯的問題。從法律的角度思考,不管是國內法或是國際法,兩岸關係不出兩個軸線:兩岸之間、兩岸與國際。這兩個軸線都有時間、空間、法律、政治、社會、經貿、文化等因素交錯其間,錯綜難解,兩岸也都各有立場與觀點。

文章認為,能夠反應並創造出兩岸關係下,屬於兩岸自己的有形與無形利益的國內法加國際法模式,才是有利於兩岸未來世代的模式,才是我們要的國際法,屬於"兩岸特有的、義與利交互作用"的國內法加國際法的創新,這是兩岸有志之士應該共同攜手努力的。易言之,兩岸最終是統一或獨立都需要創設條件,都有過程,雙方都不能強加。但在此之前,要有法治可資遵循,以免"結局"太過突然與意外,一發不可收拾,荼毒兩岸人民。

 

[摘編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