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牆外文摘:唯有抵制北京冬奧,方能捍衛奧運精神

2021年12月12日

有評論認為,美國等國家對北京冬奧會的抵制與其說是抵制一場全球賽事,不如說是對奧運精神與人類價值的捍衛,一如國際女網協會(WTA)不惜以退出中國境內的賽事,來表達保障協會成員安全與權利的堅持。

https://p.dw.com/p/44A05
China | Vor den Olympischen Winterspielen in Peking
圖片來源: Mark Schiefelbein/AP/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台灣《上報》發表文章《誰說政治不能干預奧運-一場良心與惡膽的對決》,作者宋國誠認為,自美國領銜率先對北京冬奧進行外交抵制以後,響應跟隨者有之,猶豫考慮者有之,反對抵制者有之。縱觀各方理據,表面上是政治與體育之間"井水與河水"的關係問題,實際上是一場人權良心與政治惡膽之間的深層鬥爭。抵制北京冬奧絕不是一場"政治干預體育"的陳舊戲碼,也不是一個"抵制與反抵制"的簡單話題,而是一場人性的醜惡之爭,價值的正反對決。

文章認為,美國的外交抵制,不是一場簡單的"政治干預體育",也不是對中國的戰略圍堵,而是對一種"奧運吊詭"--中國打著奧運旗幟反奧運精神--的抵抗,美國如果以官方形式出席,等於贊同或姑息中國的人權暴行。在此意義上,美國的抵制與其說是抵制一場全球賽事,不如說是對奧運精神與人類價值的捍衛,一如國際女網協會(WTA)不惜以退出中國境內的賽事,來表達保障協會成員安全與權利的堅持。

作者說,如果說運動員才是主角,外國官員是配角,那麼國際奧委會就是"醜角"。國際奧委會是一個結合電視轉播權利金、廠商贊助、廣告收入、消費運動員體能技藝吸引世人眼球於一身的"資本主義體商聯合體",也就是體育與商業結合的全球性牟利組織。這個組織的宗旨表面上是奧運精神,骨子裡卻是商業市儈主義。如果國際奧委會能在"彭帥事件"上配合中共演出,充當粉飾彭帥事件的幫兇,對於美國的外交抵制,除了表示"完全尊重"之外,還能說什麼?這個利字當頭的國際奧委會,能證明彭帥的"什麼安全"?是免於軟禁關押的安全?免於"被消失"的安全?還是"不存在性侵問題"的安全?

Tennis | Australian Open | Peng Shuai
彭帥有怎樣的「安全」?圖片來源: Clive Brunskill/Getty Images

WTA終止中國賽事意義重大

台灣《報導者》發表文章《彭帥、坎特與冬奧──"逆中"風暴下的體壇啟示錄》,作者陳子軒指出,

國際女子網球協會(WTA)主席西蒙(Steve Simon)終止在中國與香港的所有賽事意義重大。近年來,每每在人民幣之前低頭的各大運動組織,包括NBA處理前火箭隊總管莫雷(Daryl Morey)在Twitter發文挺香港、英超對於當時效力於兵工廠隊的厄其爾(Mesut Ozil)發聲力挺新疆維吾爾人等事件之後,各自所屬的運動組織紛紛以無視甚或切割來回應,因此WTA這樣的大動作著實令人眼睛為之一亮。

文章說,與WTA相較之下,由於中國的阿里巴巴與蒙牛近年已躋身奧運頂級贊助商"奧運夥伴"( TOP),國際奧委會(IOC)與中國利益牽扯漸深,北京冬奧在即,原本網球與冬奧無涉,但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Thomas Bach)卻多次攬任在身,企圖扮演和事佬的角色粉飾太平,甚至向外界傳達所謂彭帥平安的消息,不論動機或是成效,都讓人見其醜態。

應對氣候問題,合作不如競爭

《紐約時報》發表文章《中美競爭才是應對氣候問題最好的辦法》,作者Deborah Seligsohn指出,中美氣候問題加強合作迅速得到了政策專家們的贊賞,尤其是雙方的重大意識形態分歧仍然在人權、香港和台灣的法律地位,以及智慧財產權保護等方面阻礙美中關係的時候。氣候問題似乎是為共同目標一起努力的難得機會。然而,強調合作將達不到目的,在全球氣候問題上取得進展的最大希望是負責任的競爭。

文章認為,雖然拜登氣候方案的一些方面仍有待參議院投票通過,但已在今年11月簽字生效的基礎設施法中有幾個相關的關鍵部分,包括為更多的電動汽車充電站、電網升級和改進鐵路提供財政支持等,現已成為了法律。這使得致力於綠色技術的美國企業在能夠與他們的中國對手競爭上處於更有利的地位。對以美國為基地的項目提供持續的長期支持,是在風能和太陽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市場建設美國工業能力的關鍵。

 

[摘編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

© 2021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