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牆外文摘:利君雅犯了惡毒攻擊領導人罪?

張平(摘編)
2020年10月4日

有評論指出,重啟對港台記者利君雅的調查,無非是一定要她對要特首「講人話」承受懲罰,變相引入惡毒攻擊領導人罪。

https://p.dw.com/p/3jPII
Hongkong Carrie Lam
"惡毒攻擊領導人罪"?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V. Yu

(德國之聲中文網)香港《蘋果日報》發表文章《打壓利君雅 變相引入惡毒攻擊罪》,作者李平認為,言論自由與新聞自由是香港核心價值的重要內涵,但在中共港共打壓下已瀕臨失守。一方面,市民對報章染紅、新聞采編高層染紅無可奈何,聲援被整肅的《頭條新聞》等節目勞而無功,力撐被百警搜查的《蘋果日報》未能化解自由媒體生存危機;另一方面,港共傚法中共以言入罪無所不用其極,經濟罪名、公眾妨擾罪、文字煽動罪等,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如今,重啟對港台記者利君雅的調查,無非是一定要她對要特首"講人話"承受懲罰,變相引入惡毒攻擊領導人罪。

文章說,林鄭雖自認是凌駕於行政、立法、司法三權之上的超然特首,還不敢狂妄到自認與習近平那樣集黨政軍大權於一身的一尊、核心、領袖看齊,直接以妄議罪、惡攻罪定性利君雅的言論,再以其他刑事罪名檢控。然而,打壓利君雅,觸犯了港人信奉的言論自由、新聞自由的天條,觸發了香港引入惡毒攻擊罪的危機,港人不會沉默以對,林鄭政府還要執迷不悟、一意孤行嗎?

台灣要有自己的國際論述

中華民國在台灣外交部在數個星期前推出新版護照。台灣《上報》發表文章《台灣必須強化自己在英文世界的論述能力》,作者林韋地認為,護照封面中文叫中華民國,英文叫Taiwan,是"這個國家"應該要走的方向。

Taiwan Taipei | Papiermodell des neuen Reisepass
圖片來源: Reuters/A. Wang

文章說,Taiwan不應該只是中華民國/台灣的英文翻譯,台灣社會除了在華文世界要積極做文化輸出和中國抗衡之外,也需要培養自己的英文精英,控制對英文世界輸出的論述,而不是被動地等西方來採集內容。台灣可以成為西方瞭解和進入東亞和中國的視窗,(西方自然有自己的漢學家和中國專家,但其視野角度和身處於亞洲的台灣不同),若台灣社會知道自己在英文世界是有論述能力,是有影響力,那就會有自己掌握自己命運的感覺,有自主性(Autonomy),而不是流於被列強擺布,或流於孤憤。

"中國模式"變成一種政治成功學

香港《端傳媒》發表文章《"中國模式"如何變成一種政治成功學》,作者八貓認為,中國政府一方面需要降低敘事的晦澀和複雜程度,但是又擔心過於簡化的話語容易扭曲官方立場或帶來社會反彈,而通過市場代理人創造中國模式正好填補了這個弱點。

文章認為,中國模式的話語強化了民族主義情緒,惡化了外部環境,會導致對中國自身發展的反噬。鼓吹中國模式作為與西方發展理論不兼容的"另一條道路"會被理解為中國模式是對西方的挑戰,進一步加劇中國和國外意識形態上的對抗,並逐步反映為經濟和政治對抗。張維迎認為,中美貿易衝突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對中國經濟崛起原因的錯誤解釋引發了西方國家的恐慌。相應的,海內外戰狼行為和言論都是在為中國模式話語中中國和西方必然走向對抗這一自我實現預言添磚加瓦。

中國無法用"黑材料"影響澳洲人

上周有消息稱,一家與中國國家安全部有關聯的中國公司對至少3.5萬名澳洲知名人士進行了秘密的數據畫像分析。《紐約時報》發表文章《中國無法用"黑材料"影響澳洲人》,作者Van Badham認為,如果威權的中國的意圖是對澳洲人施加某種俄羅斯式黑材料的影響,用個人訊息勒索人們,那麼把錢投資在別的地方可能效果會更好。

文章說,像澳洲这样的民主國家建立了透明的監督和問責制度,並且保持了新聞自由,這樣我們就可以自己為自己鏟除罪犯。凡是能被中國企業在網上搜刮和收集到的訊息,都可以--也應該、必須--由能獲得資源的記者和調查人員去收集。如果社會各界擁有能夠揭露犯罪的工具,外國機構也就無法操縱犯罪者了。

 

[摘編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

© 2020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