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牆外文摘:中共「歷史決議」中的台灣問題

2021年11月14日

有評論認為,習近平新時代的第三份歷史決議提及台灣問題,但是這並不是中共歷史決議首次納入台灣。對中共而言,第二個百年征程(2049年)必然要解決台灣問題。然而,鄧小平下決心仍辦不成的事,習近平就能夠搞定嗎?

https://p.dw.com/p/42ypL
Taiwan Symbolbild Konflikt mit China
圖片來源: Dado Ruvic/REU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台灣《風傳媒》發表文章《中共祭出「歷史決議」,干台灣底事》,作者林庭瑤指出,習近平新時代的第三份歷史決議提及台灣問題:「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堅決反對台獨分裂行徑,堅決反對外部勢力干涉,牢牢把握兩岸關係主導權和主動權。這並不是中共歷史決議首次納入台灣,因為第二份歷史決議(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就把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指向"實現台灣回歸祖國,完成祖國統一的大業」,並在「葉九條」中進一步細化。

作者認為,中共的政治論述總是充滿「目的論」,對中共而言,台灣回歸象徵了洗刷中國百年恥辱,第二個百年征程(2049年)必然要解決台灣問題。似乎時間到了就可迎刃而解。然而,中國面臨的外部情勢非常險峻,美國為首的反中聯盟虎視眈眈,台灣人民對中共政權的印象迅猛崩壞,鄧小平下決心仍辦不成的事,習近平就能夠搞定嗎?

「歷史決議」確定了"二十大"的勝利召開嗎?

香港《端傳媒》發表文章《十九屆六中全會閉幕,如何解讀中共的「第三次歷史決議」》,作者朱琉強說,中共「前兩次」歷史決議的制訂背景,都是黨內的長期政治鬥爭,需要以決議形式平息黨內對政治歷史的討論分歧。但習近平時代的歷史決議,是在其政治權力達到前所未有的集中後,再邁向下一個階段的產物。

文章指出,第三份《決議》的重點,是強調習時代的偉大。其中包括了讚揚習的「原創性思想」,將習定位為從建黨的「第一個一百年」到建國的"第二個一百年"的交匯點上的重要領導人。這多少暗示了無論習是否還親自執政,其思想指導的"習時代"都將在相當的時間內維持。在「二十大」之前通過「歷史決議」不斷強調核心與忠誠,目的很明顯--是以更高級別的形式確定整個黨對習近平領導的支持和服從,在接下來的「二十大」上給習更大的空間實踐自己設想的人事和組織安排。

然而,作者認為,在中共歷史上,《歷史決議》形成的「團結」也會面臨現實的鬥爭和黨內衝突。如1949年後毛澤東要不斷面對來自黨內的挑戰--高崗、劉少奇、林彪;又如1980年代初的「團結」很快被1980年代末黨內的鬥爭和現實的社會運動所撕裂。如此,「二十大」也並不會因為如今的《歷史決議》就完全會是習近平的「勝利大會」。正如在六中全會會議進行中,中國各地的新一波疫情以散點的形式不斷出現、蔓延至十餘省份,「清零」和「與世界同步」的防疫壓力令習曾經大力宣傳的「抗疫勝利」面臨現實反彈的威脅。而這又和中美新冷戰同步,持續為中國經濟施壓。對瞄準「二十大」的習近平來說,政治「黑天鵝」和「灰犀牛」仍然是力圖防範的對象。

習近平注定不可能成功?

台灣《上報》發表文章《習近平褒毛貶鄧 鋪路永續執政》,作者顏純鉤說,中共開完六中全會,公報傳達了幾個重要訊息:一是毛澤東的罪惡被一手抹掉,二是鄧小平的改革開放被刻意低估,三是習近平要開啟一個極左封閉新時代。

文章說,閉口不談反右、三年大飢荒、社教、文革的階級鬥爭,閉口不談極左路線造成無數人間悲劇,這是六中全會公報最重要的出發點。習近平要中止鄧小平的改革路線,開啟重回閉關鎖國和極左路線的新局面,通過褒毛貶鄧,來改寫中共歷史,鞏固中共的統治,讓自己永續執政,為自己確立歷史地位。

作者認為,要重估老毛,一定要貶低老鄧,因為鄧正是否定毛的第一人。習要向左轉,又沒有自己的思想,只能借老毛陰魂老調重彈,借此為自己的政治路線背書,為自己的永續執政著想。但是,

六中全會是否可以開啟中共第二個百年的新時代,那要看習近平確定的中共新政治路線,是否符合中國人民的共同利益,是否符合時代潮流,是否符合歷史的發展規律。習近平想當歷史偉人,卻背棄天道人欲,注定不可能成功。

[摘編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

© 2021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