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牆外文摘: 中國冒險開戰,台灣生死如何?

張平(摘編)
2020年8月30日

有評論指出,中國大陸近年強化糧食儲備、物資配給、思想洗腦和人身管控等「備戰備荒」措施,加之對現代戰爭的巨大破壞力尚認識不深,這其中蘊藏的無知無畏的冒險可能性不小。

https://p.dw.com/p/3hlt8
Symbolbild China und Taiwan
圖片來源: Imago/Panthermedia

(德國之聲中文網)台灣《上報》發表評論《國民黨不能再對那隻屋子裡的大象視而不見了》,作者吾爾開希說,馬英九前總統的首戰終戰論,把一個國民黨一直視而不見的大象推到在這屋子中的每個人眼前:國民黨要如何面對自己的中國政策?自2014太陽花學運之後的每次選舉,那隻大象都左右著選舉的結果,除了2018九合一地方選舉相對看不到中國議題,但韓國瑜的罷免案,那隻大象就再次發威,對2018的那次選舉,至少也作出了象徵性的糾正。任何人都可以假裝看不到那隻站在屋子正中間的大象,國民黨實在不應該,尤其在意國民黨未來的提名與選舉結果的年輕人,不能假裝看不到。朱立倫、蔣萬安真的不能假裝看不到。

吾爾開希質疑,避戰真是台灣的唯一出路嗎?要用哪種方法避戰?台灣要付出多大的代價?國民黨有能力說服人民接受嗎?最關鍵的--共產黨還會配合嗎?對於共產黨來說,只有屈服於他的意志,才是他在過去面對新疆、西藏、香港以及國內的異議分子唯一能夠接受的狀態。這次馬英九前總統不甘寂寞,退而不休,提出首戰終戰論,很值得國民黨內尤其是未來世代關注,最值得關注的是台灣人民的反應。利用民意潮流,大浪淘沙,徹底把阻礙著國民黨發展的大老們推開,國民黨的新生代也許還有未來。

Taiwan | PK Präsidentin Tsai Ing-wen
台灣要付出多大的代價?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C. Ying-Ying

中國"無知無畏的冒險"可能性不小

香港《端傳媒》發表文章《南海衝突與台海危局--中國對外開戰的可能性有多大?》,作者朱兆基認為,在鄧路線被拋棄後,中美之間已然不是一場有規則的和平競技,而是一場充滿火藥味的搏擊對抗。戰勝不了,哪怕從長計議或精神勝利,也不可能與美國合解。雖明知很難戰勝美國,但同毛時代一樣,因為"美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當前的中國與美國勢不兩立的根本姿態似乎不可動搖。

USA Fahne Brandenburger Tor Berlin
川普犯下的最大錯誤之一,是未能與德國建立夥伴關係以對抗北京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文章說,由於在經濟上一時無法拋棄與西方水乳交融的聯繫,中國對如何最終實現偉大復興,並在中美間取得終局勝利其實全無頭緒。雖然義和團和庚子戰爭被作為歷史鏡鑑頻繁提及,但受美國全面對華強硬、中美軍事實力巨大差距和對美國大選不確定性的投機期待影響,中國可能會暫時保持低調。另一方面,大陸近年強化糧食儲備、物資配給、思想洗腦和人身管控等"備戰備荒"措施,大談"經濟內循環",都是為更徹底的對抗局面做準備,加之對現代戰爭的巨大破壞力尚認識不深,這其中蘊藏的無知無畏的冒險可能性不小。

美國對付中國離不開德國

《紐約時報》發表文章《中美新冷戰的關鍵戰場:柏林》,作者弗裡德曼認為,如果拜登當選總統,他在外交政策上所面臨的最大挑戰將是中國--但此中國已非歐巴馬執政期間他曾打過交道的中國。這將是一個更加咄咄逼人的中國,一個想要取代美國技術主導地位、扼殺香港民主並通過網路竊取你個人數據的中國。要想在不摧毀全球貿易體系的前提下擊退中國,就得扭轉川普犯下的最大錯誤之一,即他未能與德國建立夥伴關係以對抗北京。

文章說,柏林牽動著德國,德國則牽動著歐盟這一世界上最大的單一市場。不管是美還是中,誰能在技術標準、貿易規則和科技競爭中將歐盟爭取到自己這邊,誰就能為21世紀的全球數字商業制定規則。德國軍隊規模小,若與俄羅斯打仗毫無用處,但它是一個製造業超級大國,在對中國的貿易戰中將是一個決定性的盟友。中國最害怕的就是川普拒絕建設的東西--一個圍繞華盛頓和柏林建立起來的包括跨太平洋夥伴關係、美國和歐盟在內的聯盟。

 

摘編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

© 2020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