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澤林視點:真正的價值

Frank Sieren2016年3月24日

聯邦總統高克在同濟大學的演講中闡述了對於他來說至關重要的價值。但是德國之聲專欄作者澤林認為,演講內容可能會使一些聽眾感覺受到了奚落。

https://p.dw.com/p/1IIVG
Joachim Gauck in Shanghai an Tonji Uni Staatsfahrzeug
圖片來源: DW/V.Wittig

(德國之聲中文網)什麼叫精彩的演講?一次精彩的演講能夠反映演講者的精神狀態,令人信服地闡述自己認為什麼重要,什麼不重要。從這個角度來看,德國聯邦總統高克周三在同濟大學的演講的確是精彩的。這次講話被認為是其首次訪華期間具有指向性的重要演講。高克堅信,中國社會已經變得更為多元了,而"這種多元化是思想活力的重要源泉,從而也是中國取得成功的重要源泉"。他認為,社會的學習能力非常重要,法治國家原則也同樣重要。權力不應該凌駕於法律之上--共產黨的權力也不例外。

即使是社會福利市場經濟也"離不開運轉良好的法律制度"。除了法治精神以外,高克認為"不可剝奪的人權、三權分立、代議制民主和主權在民"都是啟蒙思想的基本原則。如果沒有"社會創新"的話,科技創新的價值也要大打折扣。高克還指出,德國人的經驗是:"福利制度如果跟民主秩序相結合,就會產生社會推動力"。上述都是高克認為重要的思想,大多數德國人也都會表示贊同。這麼來看,他的演講很成功。

難點:揭示弱點的同時避免奚落

但是評判演講的優劣還需要顧及聽眾。如何既指出對方的缺點,鼓勵其改進,但同時又不能讓對方有受到羞辱的感覺,與如何表達自己觀點相比是一個更為艱難的任務。從這個角度看,國與國之間的關係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很相似。提出建設性的批評,對於家長面對孩子,老闆面對職員來說已經很難。而最難的就是在面對朋友或者伴侶的時候,如何保持平等的對話。高克強調,中德之間的友誼橋樑需要以"真誠和坦率"來拓寬,說自己的訪問旨在繼續鞏固長期信任。但是,真誠有時候也是會帶來傷害的。在建設性的批評和破壞性的指責之間,往往只有一線之隔。

然而,如果演講稿裡沒有幾個急劇的轉折點,那就不是高克了。在第三段中就有一句話,在同濟大學校方聽起來可能會是一種傲慢的批評。"大學必須是一個能夠自由地從事研究、自由開放地進行辯論的地方,一個思想能夠不受阻礙地成長並為發展做出貢獻的地方"。這自然是對的。但言下之意,這在中國的某些地方並不是理所當然,否則也就不值得一提了。所以這樣的話語即使是同濟大學的某些改革者,也有可能會理解為是針對他們過去幾十年艱難贏得的學術空間的一種攻擊。

魚餌必須符合魚的胃口

而高克演講中還有一句話也有類似的問題:"只要社會和政府證明自己是有學習能力的系統,就能取得進步,包括在國家間關係這個領域。"從過去的三十年歷史來看,中國政府可以說是最具有學習能力的政府之一了。是否所有的社會領域都能夠取得同樣程度的進步,這一點是值得討論也應該討論的。接下來的一番話雖然也是對的,但卻有可能被理解為一種指責:"物質財富或社會地位無法持久替代個體的自由權利"。大多數中國人的自由權利當然得到了顯著的提升,雖然與此同時一些人權組織的權力受到了更強的限制。

Frank Sieren *PROVISORISCH*
本文作者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M. Tirl

高克令人尊敬的一點就是,他敢於坦率地談及批評性話題。這在總理梅克爾身上也是司空見慣。從英國和法國人那裡已經幾乎聽不到這樣的聲音了。高克希望自己的受眾能夠傾聽,而且還希望啟發他們思考。即使是中國人,也是在感覺自己受到理解的前提下,才更願意傾聽。魚餌必須符合魚的胃口,而不是釣魚者。因此從一方面來看,強調自己也不是一下子就取得成功的做法是高克明智的選擇。高克詳細地敘述了德國的艱難學習過程。然而另一方面,首先肯定你的朋友已經取得了哪些成績,然後再告訴他有哪些地方值得改進,這也是相當重要的。

沒有獲得足夠的聽眾

所以,如果要挑剔起來,高克在上海的演講中最大的敗筆就在於此。他雖然對中國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大加贊賞,但卻緊接著就提出了批評。這其中的邏輯是:繼承遺產就意味著擔負責任。他的高度讚揚僅僅侷限於經濟上的成就和抗擊貧困。然而,即使是在法治、政治參與、雇員權利,尤其是社會福利方面,中國都取得了很大的進步而且未來也很可能會有更多進步,這一點卻在他的演講稿中一筆帶過。太遺憾了。因為這使得他所真正獲得的中國聽眾,比人們原先所期望的要少得多。

德國之聲專欄作者澤林(Frank Sieren)已經在北京生活了20多年。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