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認同跌新低 港人對2019感悲觀

2018年12月29日

一份最近調查發現,香港市民最認同香港人的身份,對中國人身份的認同程度,相對低於其他身份認同。德國之聲記者專訪香港中文大學學者蔡子強,請他解析這個現象。

https://p.dw.com/p/3AjBz
Hongkong Mitbegründer der demokratischen Kampagne Occupy Central vor Gericht
香港為爭取真普選的佔中運動到雨傘革命最後因為政改被否決而告終。相關人員也面臨法律訴訟。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A. Wallace

(德國之聲中文網) 12月27日,香港大學公佈民意研究計畫香港市民身份認同和2018年回顧及2019年前瞻調查結果。根據該項調查,香港人對中國人身份認同跌至4年新低。

香港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講師蔡子強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表示,他認為這主要有兩個因素: 中國國內及香港本土自由被收緊。他說:「北京不停強調全面管治權,收緊香港空間,例如近年對港獨派自決派大規模打壓,包括撤銷立法會參選資格民族黨被取締金融時報記者馬凱被拒發簽證等。」

蔡子強說,北京強調全面管治權,已無顧忌地提出意見。一國兩制中,兩制空間愈來愈少。他提到,這令好多香港人有「逆反的心態」。他提到:「現實上做不到什麼,回答問題時有逆反心態覺得港人身份更重要。我覺得答問題時往往反映當時社會狀況,如果中港關係緊張,市民答問題時會傾向強調港人身份。」他也指出,在中國國內,個人崇拜和專權統治到達文革以來的高峰,也讓港人對中國反感和不安。

Hongkong 2016 | Eddie Chu Hoi-dick, Aktivist und Rechtsanwalt
香港本土派議員朱凱迪被指隱晦支持港獨而被取消參選村代表資格。圖片來源: Reuters/B. Yip

對2019香港發展悲觀

調查中又發現,市民對來年社會發展的樂觀淨值比去年同期大幅下跌37%,達負27個百分點,創2008年底以來的新低,但對來年個人發展的樂觀淨值達正22個百分點。研究認為市民對個人前景感到樂觀,但對社會發展悲觀。

蔡子強認為這可以從政治經濟兩方面去解讀。政治上近年港人對自由和政治狀況愈來愈不樂觀。在政府處事的標準,例如律政司決定不控告梁振英UGL案,由以往會諮詢獨立法律意見到現在不看,反映專業標準正在腐蝕。另外在經濟方面,中美貿易戰下,香港經濟一定受影響。今年Q3、4很多經濟指標都下跌,令大家對經濟前景較不樂觀。

Bambus als Werkstoff und Lebensmittel
香港的房價扶搖直上,報導指中等收入家庭也要18年不吃不喝才賣得起一套房。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A. Ogle

對政制改革問題失望

有關於最迫切需要處理的問題,41%香港人認為政府2019年最需要處理房屋問題,創1994年相關問題開展以來新高。值得注意的是,認為政制問題最需要處理的比率由去年的15%下跌9個百分點至今年的6%,從過去3年的第二,跌為第四。

蔡子強分析,雨傘運動的挫敗令許多人覺得政改會徒勞無功。他說:「在運動後大家看不到曙光,在政府和民主派都不會讓步的情況下,大家看不到有什麼因素有希望令重啟政制改革,沒有空間和土壤去做。反之,目前香港自由和經濟面對的問題更大,令大家轉而更關注那些問題。」

該調查於12月3至6日進行,訪員以隨機抽樣方式電話採訪了1005名港人。

李芊/夏立民 (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