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法蘭克福匯報:「以私營經濟作為經濟增長的發動機」

2002年3月29日

法蘭克福匯報用了整整一版的篇幅分析了中國共產黨向私營企業家開放的原因。作者談到目前就企業家的社會作用進行的討論,這一討論已不再具有意識形態的特徵,而是完全從實用主義出發。作者在文章中寫道:

https://p.dw.com/p/22ec
加入世貿使中國面臨更強勁競爭圖片來源: AP

「討論的核心是私營企業在經濟上和社會上對國家繼續發展所起的作用。大多數國有企業都處於赤字狀況,沒有效益,在國內和國際市場都無法立足。國有企業在解僱工人,而私營經濟領域卻以巨大的動力在發展。至於中國經濟現在仍然能以較高的增長速度向前發展,最終應該歸功於非國營的經濟領域。」


另一方面,許多企業家爭取加入共產黨也是出自實用主義的考慮。法蘭克福匯報的文章引用了一些耐人尋味的數字。這些數字說明,企業家中黨員的比例是群眾中黨員比例的四倍。法蘭克福匯報指出了這一現象的原因:

「由於中國的法律系統仍然很薄弱,黨組織主宰一切,所以企業家必須在政治上積極表現自己,以保障自己無法律保護的經濟企業能成功地運行。這裡的政治積極指的是積極爭取加入共產黨或成為某個具有保護作用的公眾機構的成員,例如成為人民代表大會的議會和類似議會的咨詢機構政治協商會議。與幹部關係密切的人擁有更好的商業機遇。」

法蘭克福匯報的文章接著寫道,江澤民在中國共產黨成立八十周年紀念大會的講話受到了廣泛重視。其實,他的講話並不是指出了方向,而不過是沿著各地早已開始的發展態勢繼續走下去而已。文章指出,中國地方上對黨章的解釋並不嚴格,早就開始接納企業家加入共產黨的行列。文章的作者做了調研後指出:

「黨章至今排除企業家入黨的可能性,九十年代時,曾多次強調黨章中的這條規定,因為黨的地方組織往往不按這條規定辦事。一些黨的地方組織自作主張,接納從事私營經濟的人進入共產黨和共青團。我在九十年代後期進行的調查表明,地方上的做法更為講究實際。我總能碰到剛剛成為共產黨黨員的企業家。我曾問黨的地方組織,是否知道按照黨章私營企業家不能成為黨員的規定。河南省的一名幹部這樣回答:『我們不知道有這樣的規定。即使有這樣的規定,我們這裡也接收他們入黨。』」

法蘭克福匯報文章的作者沒有停留在黨員的統計數字上,而思考了接納企業家入黨對黨的意義,文章在臨近結尾時寫道:

「黨員中私營企業家的成份日益增長,他們參與黨的活動,這將在思想上和組織上加速共產黨的瓦解,因為這批人面向經濟利益,有巨大的財力,對今後黨的政策將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早在1994年,中共中央統戰部的一份文件就指出,在一些農村地區,私營業主買官賄選等現象日趨嚴重,並已開始擴展到城市,越來越多的私營業主認識到,經濟和政治是不能分離的。這些說法並非沒有道理。」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