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法國向用地下干熱岩體發電沖刺

2002年5月8日

地熱是來自地球深處的可再生熱能。地熱資源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地下蒸汽或地熱水,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溫泉;另一種是地下干熱岩體的熱能。

https://p.dw.com/p/2ADv
在傳統能源將會枯竭的今天,讓我們鋪開一張希望的(電)網圖片來源: AP

利用地下干熱岩體發電的設想,是美國人莫頓和史密斯於1970年提出的。但由於開發技術還不太完善,迄今為止,國際上還沒有大規模地予以應用。歐洲的一個科研小組,目前正在法國的阿爾薩斯地區,進行實際試驗,成功的希望很大。

現在,在法國阿爾薩斯州北部,來自德國、法國、義大利和英國的科研人員,準備從地殼中攝取熱量,用以發電。5月1日,他們把鑽頭再次鑽向5000多米的地下深處,以求將地熱輸送到地面。

假如科研人員的期望能得以實現,那麼,在法國這個名為索爾茨.索斯.弗列的村莊附近所進行的這一歐洲地熱開發項目,將從2004年開始每年生產20兆瓦的電能,足夠為一個人口大約五萬的城市提供所需的電力。這種發電方式,既對環境污染少,又不受能源價格波動的影響。

現在,鑽塔下已經有一根鋼管,垂直伸向地下5100米的深處。「那裡的溫度在200攝氏度以上,足夠用來經濟有效地發電。」德方項目負責人賴因哈德.容這樣介紹說。他告知:「為了生成水流循環,新的鑽孔將和第一個鑽孔相隔600米的距離。」

從明年開始,他們將通過其中一個鑽孔,向地下注入冷水,任其流經熱岩加熱,變成溫度可達180攝氏度的水蒸汽,再通過另一個鑽孔,把水蒸汽抽回地面,將其熱能傳送給第二套水循環系統。通過這套系統中的蒸汽渦輪機帶動一台發電機發電。

在此之前科學家們必須要解決一個問題:為了使足夠的水能流過熱岩,那些干熱的岩體必須具備足夠多的裂縫。但由於這些地下熱岩至今幾乎不含多少裂紋,所以,專家們準備使用一種近乎粗野的辦法,即所謂的「干熱岩體」法,崩裂岩石。

賴因哈德.容介紹說:「為此,我們把鑽孔最下面那一部分密封起來。再通過高壓水管灌水,直到岩石破裂。」這種技術,已經在歐洲許多國家,在日本、美國和澳洲,得到成功的應用。不久,德國南部施瓦本地區的小城烏拉赫也將開始進行一項由德國聯邦科研部資助的干熱岩體項目。

一旦干熱岩體發電法在法國的索爾茨首次獲得成功,將意味著人們開發出一個幾乎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德國地熱協會估計,德國至少有四分之一的電能需求將可以通過這一干熱岩體發電法得到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