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歷史

「永別了」:大屠殺遇難者最後的信

Sarah Hoffmann
2018年1月27日

以色列的大屠殺紀念館Yad Vashem舉辦線上展覽,展出猶太人在遭納粹屠殺前寫下的信。那是令人震顫的對家人說的話。現在,人們可以讀到這些信了。

https://p.dw.com/p/2rcIG
Bildergalerie Yad Vashem, Israel | Ausstellung Letzte Briefe aus dem Holocaust 1941-1942
《來自大屠殺的最後家書。1941—1942》展覽中的圖片。圖中的是小薩爾曼,這張照片攝於1937年 圖片來源: Courtesy of Yad Vashem Photo Archives

(德國之聲中文網)1942年6月16日,方雅‧巴爾巴科夫(Fanja Barbakow)躺臥在深深的地洞內。全家人挖掘了這個藏身之處--他們位於波蘭德魯亞(Druja)猶太區住所的地窖下。德國人即將"肅清"這個猶太區。這意味著什麼,在寫下以下字句時,方雅是完全清楚的:

"我親愛的!! 我在死前寫下這封信。就因我們是猶太人,我和親戚們將被殺死,但我不知道確切的日子。……我的手在顫抖,要把信寫完,很困難。……我多想活著,實現一些美好的願望啊!然而,一切都已結束……永別了。你們的親戚方雅,代表所有人:父親、母親、西馬、宋尼亞、蘇西亞、拉希亞、楚扎(葉切斯柯爾)。也代表小塞爾達勒赫,他還什麼都不懂。"

"他們把我們像羔羊一樣送上屠宰場"

這是方雅‧巴爾巴科夫最後的一封信。正如她所猜到的那樣,納粹發現了這一藏身之處,殺害了她的全家。方雅未能活過19歲。但她的信得以"存活"。一鄰居發現了這封信,後來交給了方雅的侄兒。

今天,該信上了網,是作為大屠殺紀念館Yad Vashem線上展的一部分。每個人都可以讀到它,其中也包括那些富於抗爭性的句子。那是她在告別時加上的:"所有國家的兄弟們,替我們報仇。他們把我們像羔羊一樣送上屠宰場。方雅。"

展覽取名《來自大屠殺的最後家書。1941-1942》,現在首次以德語上網。共10封信,均由大屠殺遇難者所寫。那是他們在死去前的最後話語。這些信來自歐洲全境,來自波蘭、羅馬尼亞或法國,寄往在英國或巴勒斯坦的親戚。家屬們後來將它們轉交給了Yad Vashem紀念館。

線上展策展人科博(Yona Kobo)女士指出,在我眼裡,這些書信非常重要,"字跡猶如這些人的手印,他們抓住紙。你能認出紙上的污點,有時還能認出落在上面的淚痕。"

Bildergalerie Yad Vashem, Israel | Ausstellung Letzte Briefe aus dem Holocaust 1941-1942
《來自大屠殺的最後家書。1941—1942》展覽中的圖片圖片來源: Courtesy of Yad Vashem Photo Archives

"和我們一樣的人"

在耶路撒冷Yad Vashem紀念館的檔案室,存放著2億多頁文獻。紀念館收集了45萬張照片、12.5萬份見證人報告,是全球規模最大的猶太大屠殺檔案。

在俗稱的Kompaktus檔案室裡有一個木質老文件箱,裡面是茂特豪森(Mauthausen)集中營囚徒的完整個人材料,全為原件。而且這個檔案室保存了大屠殺遇難者的數千書信。策展人科博從它們中間選擇了10封。

她說:"這是一個困難的選擇。我閱讀了大量書信。"她說,她要找的是今天的人們也能感同身受的東西,比如失去家人的痛苦,這是誰都可以感受到的,或者,兒童的畫,畢竟,今天的兒童也畫同樣的畫。她指出,這些書信表明,"他們是和我們一樣的人"。

10封信--600萬死者

這些書信寫於1941至1942年,這一時間段標誌著對猶太人有組織大屠殺的開始。納粹作出"滅絕"歐洲猶太人決定的萬湖會議(Wannseekonferenz)是在1942年初舉行的,儘管此前已有數十萬猶太人被殺害。奧斯威辛和其它滅絕營的殺人機器最終奪走了600多萬猶太人的生命。

寫下這些書信的人,大多數並不知道,自己將永遠不會再見到家人和朋友。很多人還向親友們擔保,自己情況尚可,戰爭即將過去,大家很快便能重聚。

伊薩克‧柯爾諾夫斯基(Isaac Kornowski)就從法國集中營Drancy寫下這樣的字句:"(你們一定)要更勇敢,不失去希望,我們終有一天會重聚,就像過去那樣。我擁抱你們,再來一次,再來一次。我們很快會相聚的。"他的妻子沙亞、兒子保羅和亨利收到了信。他們不知道,伊薩克第二天就被運往奧斯威辛,並將在那裡被殺害。

Bildergalerie Yad Vashem, Israel | Ausstellung Letzte Briefe aus dem Holocaust 1941-1942
作為對父親的紀念,保羅‧柯爾諾夫斯基創作了《第二號運輸車》(Transport No. 2)一畫圖片來源: Courtesy of Yad Vashem Photo Archives

網上書信將長期存在。它們不僅讓人們想起寫下這些書信、被納粹殺害的死者。它們也講述了這些書信保存下來的故事。

伊薩克‧柯爾諾夫斯基的妻子和孩子三人都倖存了下來。兒子保羅戰後從法國去了以色列,成為了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家和畫家。作為對父親的紀念,他創作了《第二號運輸車》(Transport No. 2)一畫。畫上是將他的父親從Drancy集中營運至奧斯威辛的那列火車。人們不妨把它看作是對父親來信的答覆--在所有那些沒有任何回音的書信中間。

使用我們的App,閱讀文章更方便!給yingyong@dingyue.info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得到軟體和相關訊息!

閱讀每日時事通訊,天下大事一覽無余!給xinwen@dingyue.info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完成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