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民進黨敗選 「胡蘿蔔加大棒」的勝利?

2018年11月25日

蔡英文的民進黨在台灣「九合一」地方選舉中慘敗,是否意味著中國對台灣「胡蘿蔔加大棒」的政策是成功的?此次選舉結果對兩岸關係的未來又意味著什麼呢?分析人士給出了各自的看法。

https://p.dw.com/p/38scq
Taiwan Wahl Jubel Anhänger Wahlsieg Tsai Ing-wen
此次台灣大選 做到逆轉勝的是國民黨(資料圖片)圖片來源: Reuters/D. Sagolj

(德國之聲中文網)台灣民進黨在周六的"中期"選舉中敗北,被觀察人士視為對蔡英文總統的抗議,質疑她對中國的態度,以及一系列不受歡迎的內政改革。

在中國對台灣施壓力度不斷加大的背景下,蔡英文將自己和她領導的民進黨視為民主的支持者。而中國則將台灣視為自身領土的一部分。

但是有一些台灣選民認為,和北京日益惡化的關係已經損害營商環境,而另一些選民認為她的態度過於溫和。

在經濟停滯不前,薪水增加不抵生活成本上升的情況下,蔡英文削減養老金和減少公共假期的政策加劇了民眾對經濟停滯的挫折感。

"國"進"民"退

分析人士認為,國內問題是選民懲罰蔡英文及其領導執政的民進黨的主要原因。此次大選結束後,民進黨在地方政府的關鍵席位減少了一半以上,而與北京友好的反對黨國民黨所佔份額則增加了一倍以上。

 然而,由於與北京關係惡化而導致商貿受到打擊的擔憂也在此次大選中起到了一定作用,其中包括自2016年蔡上任以來中國遊客數量急劇下降的現狀。

北京試圖通過加強軍事演習,偷獵台灣的盟友國家並成功說服包括航空公司在內的國際企業在其網站上將該島列為中國的一部分來懲罰蔡和她支持獨立的黨派。

有分析人士認為,來自北京的壓力在投票結果中發揮了作用,所以蔡英文如今需要重新調整她的政策。     

但是,雖然台灣選民希望得到穩定和經濟繁榮的保證,但他們不希望台灣過於靠近北京--之前的國民黨政府在與中國越走越近之後被趕下台。

"鋼絲"上的蔡英文

英國諾丁漢大學的分析人士蘇利文(Jonathan Sullivan)向法新社表示:"想要在平衡對華關係與經濟發展的同時,保護維持台灣的身份與地位,是非常困難的事情。蔡英文還需要安撫自身民進黨中支持獨立的派系。蔡英文的官方立場是維護兩岸關係的現狀,而這是其黨內獨立派所不喜歡的。"

China Ma Xiaoguang Sprecher
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資料圖片)圖片來源: imago/Xinhua

北京方面表示,台灣地方選舉的結果"反映了廣大台灣民眾希望繼續分享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紅利',希望改善經濟民生的強烈願望"。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如是說。

 分析人士認為,北京可能會認為最新的台灣地方選舉結果證明了其胡蘿蔔加大棒政策的成功,這種方式為台灣企業家和企業提供了經濟上的激勵措施,並為支持台灣是"一個中國"一部分的城市和縣區提供了財政支持。

國立政治大學的政治分析師黃奎博表示,國民黨在此次選舉中勝出,可能會讓中國方面認為"它的宣傳策略非常有效"。他預測選舉過後,中國對台灣的大棒政策可能出現緩和的跡象。

對北京干涉選舉的指責主導了蔡英文以及民進黨的此次選戰工作。他們指責中國用"假新聞"發起了進攻,北京方面對此矢口否認。

北京的影響"達到了一個新的水準"

台灣調查機構目前正通過為候選人提供競選資助的調查來評估中國方面對此次台灣地方選舉施加的影響。

 諾丁漢大學的蘇利文表示:"中國在台灣選舉中的影響在侵擾性上達到了一個新的水準"。他補充說,外部干預將成為2020年台灣大選的一個因素。

與台灣最強大的非官方盟友和主要武器供應國--美國的關係已經在蔡英文執政期間變暖,這是北京的另一個痛點。     

分析人士表示,當前台灣選舉的結果不會令美國擔憂,因為統一或獨立問題並未在此發揮重要作用。

然而,台灣國立政治大學的黃奎博表示,美國在台協會,也就是實際上美國駐台大使館就"外部勢力企圖"影響公眾討論,散佈虛假訊息的表態發出之後,華盛頓有可能會著重關注未來中國對台灣所起到的干涉作用。

任琛/葉宣(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