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歷史陰影籠罩波德關係

2006年12月20日

二戰後被波蘭遣返的德國人利益組織向歐洲人權法院起訴波蘭,引起波蘭的憤怒。波蘭保守的執政聯盟欲重新修正1990年的波德邊境條約,以報復德國人的民間索賠行動。

https://p.dw.com/p/9aXG
德波兩國領導人相處不是太融洽圖片來源: AP

12月15日,代表二戰後被波蘭驅逐的數百萬德國人利益的「普魯士託管」組織向設在斯特拉斯堡的歐洲人權法院遞交了22份個人起訴書,要求波蘭政府歸還二戰後沒收的德國人的個人財產和賠償損失。這一舉動讓波蘭人集體憤怒。波蘭總理雅羅斯瓦夫.卡欽斯基發表講話,要求波蘭議會立即採取「閃電般的反應行動」,必須「發表聲明,指出波蘭絕不承認任何損害波蘭權利的判決」。

卡欽斯基說,最近在柏林舉行的德國-波蘭雙邊對話會議上,德國被遣返者賠償問題也被提出來了,而「德國方面非常固執,堅決不同意做出索賠應由德國政府受理的決定」。他說,15年前簽訂德國-波蘭邊境條約時,沒有明確將這一問題定義為德國內部事務,這是個失誤。

波蘭外長安娜.福蒂加表示,針對「普魯士託管」的行動,波蘭必須做出明確的反應。她甚至說,可能的反應便是重新修訂1990年的德國波蘭邊境條約。不過她也指出,修改條約需要雙邊決定。

1990年11月14日簽署的德國-波蘭邊境條約確認了1950年當時東德和波蘭簽署的格利茨條約,也同時確定1970年西德與波蘭簽訂的以奧德河-奈瑟線為兩國分界線的條約永遠有效。按照1990年的條約,德國和波蘭應該永遠放棄互相再提出領土要求。

今年九月,法律與公正黨和公民綱領黨組成的、具有民族保守主義傾向的新一屆波蘭政府上台後,不斷在波蘭與德國關係上挑唆民意對德國的敵意。在「普魯士託管」問題上,波蘭的反對黨也例外地與執政聯盟立場一致。前波蘭外長巴托津斯基甚至說,「普魯士託管」索賠行動「極其骯髒」。巴托津斯基曾進過納粹奧辛維茨集中營,也是積極提倡和促進波德和解的領導人物之一。

德國政府:想管,但管不了

德國聯邦參議院議長哈羅德.凌斯多夫提醒波蘭領導人說,不要過高估計「普魯士託管」索賠的意義,因為在德國沒有一位嚴肅的政治家支持索賠行動。他指出,在德國的法律框架內,人們並不能阻止22名德國人以個人的名義提出索賠要求。他說,「這一問題不應該給已經建立起來的德國和波蘭的良好關係蒙上陰影。」

德國天主教大會主席、紅衣大主教卡爾.雷曼對「普魯士託管」索賠行動提出了尖銳的批評。他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說,「對於所有幾十年來為德波和解而努力的人來說,這都不啻是一記耳光」,「普魯士託管」的做法「當然會在波蘭引起憤怒」。他還指出,德國和波蘭兩國政府層面上出現的一些摩擦是暫時的,兩國除了繼續推動和解,別無它路可走,因此絕不能允許兩國關係出現歷史性倒退。雷曼遺憾地表示,不久前教皇本篤十六世訪問了奧辛維茨集中營舊址,以天主教會首腦和德國人的雙重身份發出了歷史和解的訊號,可惜這一影響沒有持久。

德國納粹發動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給波蘭造成了極大的創傷,600萬波蘭人死於納粹鐵蹄之下,因此,波蘭人對德國人反過來要求賠償戰爭損失的做法自然感到十分憤怒。二戰結束後,盟軍主持的德波版圖重新劃分導致了數百萬居住在原東普魯士地區的德國人被驅逐,為日後留下了冤冤相報的歷史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