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歐盟通過反脅迫措施法 劍指中美

2023年3月28日

歐盟周二通過「反脅迫措施」(ACI),今後將允許對歐盟成員國經濟施壓的國家採取報復措施。過去幾年歐盟成員國曾指責中國以及美國前總統川普将貿易作為政治施壓的工具。

https://p.dw.com/p/4PLvQ
立陶宛政府允許台灣當局設立「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後,德國汽車輪胎和零件制造商大陸集團(Continental) 被中國敦促停止使用立陶宛製造的零件。
立陶宛政府允許台灣當局設立「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後,德國汽車輪胎和零件制造商大陸集團(Continental) 被中國敦促停止使用立陶宛製造的零件。圖片來源: Andre M. Chang/ZUMA Press/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本周二(3月28日)歐盟通過反脅迫措施(anti-coercion instrument, ACI)的立法。目的是以此加強歐盟國家的對抗能力,並且防止地緣政治緊張局勢蔓延並影響到商務貿易。

過去一些年,歐盟內一些國家紛紛遭遇過中國或者美國前總統川普对其實施經濟脅迫的例子。例如,波羅的海國家立陶宛允許台灣在該國設立性質相當於大使館的代表處,此後便遭到中國的施壓。根據歐盟的說法,北京方面禁止從立陶宛進口商品並向歐洲企業施壓,向中國出口時必須將立陶宛從供應鏈中剔除。

立陶宛對台政策惹怒北京

從歐盟的角度來看,北京的做法不符合世貿組織(WTO)的規則,也對歐盟內部市場的其他出口產生不良影響。雖然歐盟已經向世貿組織提起訴訟,但是此類案件往往需要費時至少一年的時間才能得到解決。

歐洲對外關係委員會於在2021年6月就發布了《謹慎應對:如何設計歐盟的反對經濟脅迫的措施》報告,建議歐盟制訂一部框架性的法規,完善現有的經濟脅迫應對措施。

根據現在通過的「反脅迫措施」歐盟需要先認定,是否第三國對歐盟或者歐盟成員國通過經濟施壓以達到迫使其修正政策的目的。如果對話無法解決問題,布魯塞爾將可以採取包括提高關稅、限制獲得歐盟境內標案、限制在歐盟範圍內進行投資等反制措施。

歐盟議會貿易委員會主席朗格(Bernd Lange)表示,「反脅迫措施」的通過是一個重大突破,歐盟成員國就全面有力保護經濟利益的一攬子計劃達成一致。

不過歐盟一些成員國對這類措施也表達了疑慮。這些國家擔心這有可能引發貿易保護主義並因此引發貿易戰

專家們則認為,歐盟有可能在美中兩大經濟體日益加劇的衝突中被消耗殆盡。

(路透社、德新社)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