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歐盟解禁對華軍售更多是象徵意義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 2004年5月7日

15年前,歐盟做出對華武器禁運的決定。如今中國總理溫家寶出訪歐盟,爭取取消對華武器禁運。中方提出的理由是,武器禁運基於冷戰思維,如果歐盟想和中國發展戰略夥伴關係,當然不能再頑固堅持武器禁運。而西方支持繼續對華武器禁運的一派則提出了完全不同的依據。德國之聲為此採訪了中國問題專家瓦克女士。

https://p.dw.com/p/50qt
溫家寶游說普羅迪圖片來源: AP

去年秋天起,歐盟內部開始醞釀取消已持續近15年的對華武器禁運。這項動議是由法國提出的,其它國家也隨之附議。聯邦總理施羅德去年12月初訪華時表示,他將致力於取消對華武器禁運,而此前11月中歐首腦會議時就能聽到類似言論。

但2003年12月中舉行的歐盟峰會上,與會者並未能就此達成共識,而只是決定將解禁問題交給專門委員會去討論研究。歐洲議會更是在12月18日發表的決議中明確表示,鑑於中國國內違反人權的現狀以及台灣海峽的緊張局勢,歐洲議會反對取消對華武器禁運。但歐洲議會在這個問題上只有建議咨詢的資格,最終的決定權在各國政府手裡。另一方面,迄今為止反對取消禁運的國家在此期間似乎也開始改變看法,例如丹麥就表示,如果中國在尊重人權方面取得進步,就同意取消禁運。

中國政府在2003年10月發表的首份對歐盟外交政策中明確呼籲歐盟取消禁運。中方認為,制裁的理由早已過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稱,禁運是冷戰的產物,它會對中歐關係造成很大影響。

實際上,上世紀90年代初起,中國軍備進口的絕大部分就來自俄羅斯。進口的產品包括戰鬥機、潛艇和驅逐艦。據估計,俄羅斯對華軍售總額1999年到達15至20億美元,而1990至2002年的軍售總額則介於70至190億美元之間。因此,即使歐盟取消對華武器禁運,中歐軍備貿易對中國來說會扮演多重要的角色還是個問題。德國科學和政治基金會亞洲問題專家古德龍.瓦克博士說:「取消對華武器禁運將主要具有象徵意義。中國對此深感興趣首先因為這將是一個訊號,對中國來說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從中國人的角度來看,即使不從歐洲進口武器,解禁也將是一個重要的政治訊號。」

中國在此期間已表示,即使歐盟取消對華武器禁運,在實際操作中也不會產生多大變化。中國副外長張業遂3月初訪問布魯塞爾時保證,中國不準備大規模增加軍備進口,並且尊重歐盟有關軍售的行為準則。中國試圖以這種方式消除歐盟成員國內心的顧慮。中國政府擔心,隨著歐盟實現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擴展,25個成員國將更難在取消對華武器禁運問題上達成一致。

歐盟認為,即使取消對華武器禁運,也仍將有一系列相關決議對武器出口加以限制。瓦克女士說:「除了必須履行的國際義務外,每個成員國國內又對武器出口有不同規定,而歐盟的武器出口機制則更為嚴格,這首先涉及到1998年頒布的歐盟武器出口行為準則。歐盟成員以及入盟候選國均有義務履行這一準則,它是歐盟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的指導性文件。因此,我認為,解除對華武器禁運不會令現實情況產生多大改變。」

美國堅持歐盟不應取消對華武器禁運,認為假如歐盟做出相反的決定,可能會給跨大西洋關係造成緊張。歐盟則認為,美國對於取消對華武器禁運後歐洲國家會不加限制地向中國大量出售武器的擔憂是多慮了。歐盟武器出口行為準則包括在頒發武器出口許可時必須滿足的8個條件。而在對華武器出口問題上,首先有兩個要點得不到滿足。

第一點是人權狀況。國際組織目前仍然認為中國的人權狀況不能令人滿意。歐盟去年10月發表的對華戰略中稱,中國目前的人權狀況與國際通行的標準之間存在巨大鴻溝。具體來說,中國目前尚未批准聯合國公民權和政治權公約、強迫犯人勞動、頻繁使用死刑,以及不能保障言論、宗教和結社自由。歐盟與中國在人權領域的對話雖然取得了一些積極成果,但在一系列重要問題上仍未取得實質性進展。

第二點則涉及地區安全問題。一談到中國的軍事現代化,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台灣問題。中國大陸目前針對台灣部署了大約500枚短程導彈。台灣3月20日總統大選之前,北京政府表現出與以往相比明顯克制的態度。雖然如此,北京仍威脅說,如果台灣總統陳水扁的言行超出底線,也就是說宣佈獨立,北京將不惜一切代價予以還擊。歐盟認為這一立場對地區安全構成了威脅。

因此,歐盟取消對華武器禁運目前仍存在障礙,能否取消禁運不僅與中方是否會轉變立場有關,同時也要看歐盟對中國內部發生的變化如何評價以及用什麼樣的措辭來對取消禁運自圓其說。即使取消禁運的步驟由於歐盟的擴展而被推遲,也並不排除歐盟在年內做出解禁決定的可能。歐盟將由此不僅向中國,同時也向美國發出一個政治訊號,那就是,歐盟認為,中國實力的增強並不自動意味著對西方安全利益構成威脅。在這一點上,歐盟與美國持不同看法。而這有可能導致跨大西洋關係再次出現動蕩,但它卻將明確向中國人表明,歐盟2003年10月制訂的對華戰略是嚴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