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歐盟瞄準華為中興?

2012年6月1日

中國商務部長陳德銘訪問歐洲,強調雙方合作,而媒體報導稱,歐盟正在考慮是否對華為和中興這兩家中國電信設備巨頭進行制裁。

https://p.dw.com/p/156Jo
華為在德國CeBIT展會上亮相圖片來源: DW

(德國之聲中文網)陳德銘於周四(5月31日)在布魯塞爾與歐盟貿易事務委員德古特(Karel De Gucht)共同召開新聞發布會。針對歐盟方面的抱怨,陳德銘表示,北京政府將做出努力"限制貿易補貼措施",同時希望歐盟能夠向中國出口更多的高科技產品。而德古特則稱,歐盟同意中歐雙方之間應該進行就貿易糾紛調解,但著重指出依然有分歧尚待解決。

歐洲工業界時常指責中國通過優惠貸款的方式對其企業進行實質補貼,從而加強中國企業在歐洲市場的競爭力,打擊歐洲商業對手。其中最新的指控直指近年來在歐洲市場頗為活躍的兩家中國電信設備公司:華為和中興。歐盟商界領袖認為,這兩家中國企業得到國家的"非法補助",低價傾銷產品,對以阿爾卡特-朗訊聯盟和諾基亞-西門子聯盟為代表的歐洲企業利益造成損害。華為和中興均否認該項指控。

陳德銘在布魯塞爾並未就這些指控作出評論,僅僅表示中方願意"與歐洲一起努力,推進合作"。

歐盟企業"敢怒不敢言"

歐盟已經對中國對光面相紙製造商的補貼措施提出質詢,並對中國政府向企業提供低息貸款的問題進行了調查。美國此前也採取過類似措施,比如對包括太陽能電池板和鋼鐵產品在內的中國進口產品徵收懲罰性關稅。

周四早間,德古特在與陳德銘會見之前與歐盟各國商務部長進行了會談,會上就針對"不公平貿易手段"採取新的反制措施進行的商談。許多歐盟國家企業都希望採取保護措施,禁止"人為壓低價格"的中國產品進入歐洲市場,但由於擔心受到中國政府的"報復",從而在前景良好利潤豐厚的中國市場遭到打擊,歐洲企業往往"敢怒而不敢言"。

來自比利時的歐盟貿易問題委員德古特表示,今後將考慮由歐盟本身採取貿易救濟手段,打擊來自外界的不法競爭行為,從而避免單個企業為此承擔風險。但是德古特在談及這一想法時並沒有特別提到中國。儘管歐盟委員會有權力採取類似行動,但歐盟外交官和相關官員表示,各成員國如果能夠對歐盟委員會給予明確授權,將大大提高相關行動的合法性。

德古特曾經提及,類似動議的主要目的是保護歐洲企業免受中國"國家資本主義"的打擊,也就是由政府嚴密控制私有經濟的國家體制。

對華經貿關係密切 歐盟"投鼠忌器"

儘管歐盟一再表示將對中國政府和企業的不公平競爭方式做出反擊,但到真正行動之時卻往往面對棘手局面。由於受到歐元債務危機的困擾,歐洲經濟陷入低迷,而對中國的出口貿易成為一個重要的經濟增長點。

今年,中歐貿易額將達到創紀錄的5000億歐元,中國是歐盟除美國之外最大的貿易夥伴,而歐盟則是中國最大貿易對象。作為世界出口大國,德國與中國的貿易關係尤為緊密,佔據歐盟對華出口額的將近一半。陳德明曾頗具意味地提到,以德國西門子為主體的諾基亞-西門子聯盟在中國的電信設備市場中"佔據非常大的份額"。而在授權歐盟委員會單獨對中國採取貿易制裁行動的問題上,德國也顯得頗為猶豫不決。

此外,也有意見認為,歐盟對於中國"傾銷"產品的打擊並不能為歐洲產品出口中國帶來積極影響,恰恰相反,從長遠來看可能讓歐洲企業在中國市場遭到更多損失。位於布魯塞爾的智庫組織"歐洲國際政治經濟中心"的主任埃裡克森(Fredrik Erixon)對路透社表示,歐洲企業面對的問題並不在歐洲市場,而主要在中國市場。

綜合報導:石濤

責編:樂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