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歐盟環境專員仍批德國不盡職

2007年4月8日

聯合國氣候報告第二部分於上周五公佈。這份調研尤其指出,氣候變暖將在非洲和亞洲造成越來越嚴重的飢荒現象,沿海地區將因為海平面升高而持續被洪水淹沒。這份報告發表後,引來巨大反響。

https://p.dw.com/p/ADrS
氣候變暖,冰川融化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周六,歐盟環境專員迪馬斯(希臘)在接受德國「世界報」採訪時時,要求德國作出更大努力。他說,德國雖然在生態發電領域佔據領先地位,但在其他方面有待改善。「歐盟氣候保護目標只有在德國這一最大國民經濟實體全力支持的情況下,才能得以貫徹和實現。」迪馬斯指出,尤其是德國的汽車製造業有待於付出更大努力。「節能、環保汽車」將是汽車工業的前途所在,生產大型耗能多的汽車是誤區。

前聯合國氣候署總幹事托普費爾為迪馬斯的呼籲推波助瀾。他在接受「星期日世界報」的採訪時說,德國在目標和行動上存在著巨大的矛盾。「數據顯示,德國人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雖然只達美國的一半,但不僅遠遠超過中國印度,也排在法國之前。」此外,迄今降低排放廢氣的成就,是因為德國東部工業幾近全面癱瘓。

德國聯邦環境部長加布裡埃替柏林環保政策作了辯護。他說,德國的褐煤還不能被替代,但這一煤炭的開采將不再從國家持續得到補貼。從2008年開始,清潔發電廠將得到更多優惠,對環保有害成分高的發電廠將不再優惠對待。


國際間的反響

在國際層面上,德國總理梅克爾計劃,爭取納入所有國家擔負起氣候保護的重任。她說,今年6月召開8國峰會時,她將把氣候問題作為核心議題提出。

在氣候保護領域繼續徘徊觀望的國家主要是美國、中國和澳洲。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僅此於美國,居世界第二位。中國自稱2013年後開始在阻止氣溫升高的世界項目中扮演積極角色。中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並不受「京都氣候議定書」的約束,但即便應受到約束的澳洲也并不理睬這一氣候文件。澳洲是太平洋地區氣候污染的最大元兇之一,該國總理霍華德在周五聯合國氣候文件公佈後說,他沒有看到什麼新內容,並指出,他的政府繼續對「京都」說不。

美國民主黨計劃今年底之前在眾議院通過一份限制美國工業排放二氧化碳量的法案。日本宣佈開發一種抗熱並需求水量少的稻米新品種。西班牙政府也將在今年夏季出台一部應對計劃。聯合國氣候報告將西班牙歸納到受氣候變遷影響最大的國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