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歐盟成立歐洲文化機構

2006年7月2日

什麼是歐洲的共同性?什麼是歐洲文化?什麼是歐洲的文化政策?對這三個議題,有不休的闡述和論證。歐洲不能僅靠啟用歐元或各國法律條文的相互協調適應就能達到歐洲統一的目的。

https://p.dw.com/p/8i4L
保加利亞正在積極爭取加入歐盟圖片來源: AP

24個歐盟成員國的文化機構代表以及外交和文化部長應柏林「歐洲文化協會」之邀,在外交部就「歐洲認同」的問題進行交流。會議的具體結論是:歐盟各國共同組織一個歐洲文化機構網路:

設於柏林的「歐洲文化協會」由14個常任成員國及6個非常任成員國組成。巴黎、阿姆斯特丹、布魯塞爾及維也納也設有類似協會。多年來,他們在區域性基礎上從事文化協調工作,現在則要將行之多年的經驗落實於歐盟層面。波蘭駐柏林文化研究所主任克里斯澤克女士說:「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是無論在國內或國外,都應高度尊重風格迥異的其它國家的民族特性和特點,並將此共識推廣到泛歐的層面。也就是說,在這個項目計劃範圍內,將不同文化融合為一個既具有本國原始風貌,又不失歐洲特色的歐洲新文化體。」

既具有本國風貌,又不失歐洲特色?那麼如何克服語言問題呢?語言不僅是交流工具,也是文化瑰寶,它如實表達出一個民族的生命理念及生活藝術。「法國文化研究所」的克雷斯比認為,歐洲的共同性正存在於各國語言及文化的多樣性當中。他說:「我們的共同性是一種很奇特的共同性,因為它形成於對話之中。例如德國人與德國人在一起時,絕不會想到彼此間的異同問題。但在遇到波蘭人或法國人時,自然而然就浮現出許多問題,例如:我是德國人,怎麼會跟他湊在一塊?我們的共同看法是什麼?我們有什麼相似和不同的地方?我認為,這就是我們共同性之間的矛盾處。這是個相當棘手、但必須一再重新創造的共同性。」

「奧地利文化論壇」的英傑延女士表示,促使歐洲人超越差異,互相聯繫的,除地理的整體性外,就是歐盟憲法第一條闡明的相同價值觀。維護人權、男女平等、寬容和不歧視他人是普世價值,人們不應以宗教教義闡釋這些普世價值觀,或以傳道者式的熱忱予以大肆宣揚。不過英傑延也說,人們應該將這些人道價值通過對話,傳達給其它文化體,並立場鮮明的標榜和捍衛自己深信的價值觀。她說:「目前我們推出的是一個極具創意的,與歐洲以外的外國人進行溝通的項目計劃。重要的是,如何小心翼翼的拉近彼此間的距離。我認為,我們必須謹慎行事。因為有些我們認為理所當然的價值觀,是犧牲了無數生命爭取而來的。」

柏林「歐洲文化協會」的伊克諾姆指出,歐盟新組建的歐洲民族文化機構,可扮演一個重要角色,其目標是,將現有歐洲文化機構間進行的長期對話機制化,並將歐洲文化價值傳播到歐洲以外的亞洲、非洲及拉美等國家。現在歐洲各國已在這些國家設有所謂的「歐洲之家」,其中包括具合作關係的歌德學院、法國文化研究所、義大利文化研究所,及匈牙利文化研究所等。

為了將這些文化工作有效的落實於歐洲及歐洲以外的範圍,未來兩年歐洲民族文化機構的三個核心工作議題將是:文化間的對話、文化和移民以及多語種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