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歐洲開發海能獲重大突破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3年6月22日

近年來,可再生能源,不再僅僅是環保人士熱衷的話題,而且也成為能源專家認真思考的課題。人們一般熟知的可再生能源,有太陽能、風能、水力、沼氣等等。現在,歐洲的科研人員,也把注意力放到了隱含在潮汐中的海水能量,並開發了第一台試驗樣機,近日投入實際試用。

https://p.dw.com/p/3lvi
風能渦輪內視圖片來源: AP

風車要潛水了。科研人員將來準備利用風能發電技術,在海下開發隱藏在潮汐中的巨大能源潛力。根據太陽能研究聯合會的調查數據,世界能源總需求量的5%,可以通過利用各種形式的海能,予以滿足。6月中旬,靠近英國西海岸的全球第一個水下葉片轉動設備的試驗樣機,正式啟用。

這個安裝在布裡斯托爾灣的名為「海流」的裝置,看上去容易讓人聯想到倒立的風車。在水下20米的地方,一台直徑為11米的葉片轉動裝置,以每分鐘15轉的速度,隨著潮漲潮落的水流,穩穩地旋轉著。根據水位的高低不同,這個豎塔上面部分的5到10米,會露出水面。

至今普遍使用的水力發電設備,其渦輪機一般都安裝在一個封閉式的管道裡轉動。與此不同,「海流」型的葉片轉動裝置,卻是開放式的,也就是說,用不著建造水霸。位於德國卡塞爾市的太陽能供應技術研究所的巴爾德強調道,如果沒有在風能利用方面的進展,這種新式的海能發電技術,是不可想像的。這家研究所參與了這個耗資6百萬歐元的聯合項目。該項目是由英國和德國政府,以及歐洲聯盟共同資助的。

太陽能供應技術研究所認為,由潮汐帶動的海下旋轉葉片,是太陽能和風能發電的最佳補充。其優勢在於:水下風車不受天氣的影響,可以較好地預先計算出它的工作效益。巴爾德告知:「只要地球還在自轉,月亮還在圍繞地球公轉,這個能源,就一直存在,沒有任何問題。」

這種技術,主要是對擁有較長海岸線的國家有意義,比如說英國。根據英國營運這台「海流」設備的Marine Current Turbines (MCT)公司的估算,利用「海流」技術,可以滿足英國20%到30%的能源需求。現在這台試驗樣機的發電功率,大約是300千瓦,但將來的設備,將可以達到兆瓦級的發電功率。就整個歐洲而言,總共有100多個地方,適合於設立海能發電裝置,共生產12500兆瓦的電能,差不多相當於12個核電站的發電量。

在今後的5年之內,這個試驗項目,將會發展成商業化的技術。估計海能生產的電力,其價位在每千瓦小時5到10個歐分。巴爾德強調說:「這個價位,不算低得無可競爭,但是也不算高得太多,以至於沒有希望、或者不值得繼續開發這一技術。」常規電站的電價,每千瓦小時大約是3歐分,而太陽能發電的電價,卻高達50歐分左右。巴爾德解釋說:「以實際的眼光來看,未來的能源供應,將建立在各種可再生能源的組合上。」

就是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也認為,海能,將是未來能源結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綠色和平」德國分部的能源專家特斯克判斷說:「『海流』技術,是風能發電技術的進一步邏輯發展。」特別是對北大西洋的沿岸國家來說,這種技術,很具吸引力。

相比之下,水流的能量密度,要比品質輕許多的空氣的能量密度大得多。因此,規格較小的海能設備所能夠生產的電能,就已經和較大的風車一樣多了。比如說,為了獲得一個兆瓦的發電量,風車的葉片直徑,就必須是55米左右,但是到了水下,直徑大約為20米的葉片,就已經足夠了。

在此,「綠色和平」組織的特斯克也同時提醒道,對海下生物來說,這種新技術,也可能會造成一定的威脅。他告知,一台一兆瓦設備的葉片,在水下轉動時劈水的力量,相當於10個運動跑車的拉力。特斯克強調說:「我們也必須研究海能發電設備對海下生物可能會產生的影響。」在此特別需要注意的是,海下哺乳動物,比如說鯨和海豹等等,不得受到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