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歐洲人權法院:德國對昆都士空襲調查已盡責

葉宣(綜合報導)
2021年2月16日

12年前發生在阿富汗的一場慘劇成為歐洲司法機構反復偵辦的一段公案。歐洲人權法院現在裁定,德國不必再被繼續追責。

https://p.dw.com/p/3pRpN
Weltspiegel 16.02.2021 | Afghanistan Kundus 2009 | Luftangriff Bundeswehr
圖片來源: Jawed Kargar/dpa/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位於斯特拉斯堡的歐洲人權法院 (EGMR)周二(2月16日)做出判決:圍繞對2009年北約空軍在阿富汗昆都士(Kundus)空襲事件的處理,德國政府並沒有失職枉法。

法官認為,德國司法部門對此案的調查是充分的,德國聯邦政府並未違反歐洲人權公約。此次訴訟的對象並不是空襲行動本身,而是德國對事件的調查是否盡責。這一宣判是最終裁決,控方不能再度提起申訴。

本案原告是阿富汗人阿卜杜爾‧哈南(Abdul Hanan)。2009年9月4日夜,他在那場空襲中失去了兩個兒子,當時分別是8歲和12歲。

Der deutsche Oberst Georg Klein
德國指揮官克萊恩上校(資料圖片)圖片來源: dapd

恐被當作汽車炸彈

事發的那天,塔利班武裝劫持了兩輛油罐車。當地北約駐軍的德國指揮克萊恩(Georg Klein)上校要求空中支援,因為他擔心油罐車會被當做「行駛著的炸彈」,用來襲擊北約營地。

兩架美國空軍戰鬥機對在一處河灘上拋錨的油罐車進行了轟炸,估計造成100多人喪生,具體的傷亡數字未能查清。死亡的大多數是平民,他們是附近的村民,想從被劫的運油車裡「揩」一點汽油。

德國前國防部長容(Franz Josef Jung)認為歐洲人權法院的判決是正確和恰當的。他對德國媒體表示,從當時的眼光來看,做出轟炸的決定是有正當理由的。

昆都士事件當年甚至在德國引起了一場政府危機。當時上任才一個月的國防部長容因此而辭職。反對黨指責他在事件發生後的幾天裡對部分敏感訊息秘而不宣、隱瞞真相。

Kundus Schadenersatzprozess im Landgericht Bonn
2013年3月20日,原告律師在波昂地方法院。他們當事人的索賠被駁回。圖片來源: Patrik Stollarz/AFP/Getty Images

索賠路漫漫

有遇害者家屬在律師的協助下,向德國政府提出了賠償申索。2013年,波昂地方法院判決原告敗訴。2016年,德國聯邦法院(BGH)做出裁決,認為德國不必向受害者家庭支付賠償。此外,指揮官克萊恩上校在下達空襲命令之前,已竭盡了所有可能的訊息來源,作為判斷和決定的依據。

2020年12月,德國聯邦憲法法院裁定維持聯邦法院判決。憲法法院認為,德國境外武裝衝突的受害者無權以國際法為依據向德國提出直接的索賠要求。此前,德國政府已向昆都士空襲每個受害家庭,提供了5000美元的「人道援助款」。

昆都士空襲給德國聯邦國防軍損失慘重的阿富汗使命投下更大的陰影。事發後第二個月,聯邦國防軍從昆都士地區撤離,自此僅保留馬薩爾沙裡夫一處基地。

就在受害者家人經歷艱難司法索賠的過程中,被視為應為眾多阿富汗平民喪生負責的德軍指揮官卻得以繼續在軍中升遷晉級。2012年,克萊恩上校被提升為准將。這一消息在阿富汗引起憤慨,德國媒體對此也大多持批評態度。聯邦國防軍方面則表示,這純屬軍中「正常」的晉升程序。

 

© 2020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