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歐巴馬會晤中日領導

2012年11月20日

美國總統歐巴馬周二在金邊的東亞峰會上分別會晤中日領導人,並將在最後一日的峰會上講海上安全和主權問題提出討論。然而,專家認為,美國所扮演的並非中立的調停角色。

https://p.dw.com/p/16mBY
U.S. President Barack Obama (L) meets with Chinese Premier Wen Jiabao (R) at the East Asia Summit in Phnom Penh, November 20, 2012. REUTERS/Jason Reed (CAMBODIA - Tags: POLITICS)
ASEAN Gipfel Barack Obama Wen Jiabao圖片來源: Reu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當中國在東海和南海與其它國家的主權之爭升溫之際,正在柬埔寨金邊出席東亞峰會的美國總統歐巴馬和中國總理溫家寶周二舉行會晤。這是歐巴馬連任美國總統以及中共十八大召開以來雙方領導人首次會面。

歐巴馬對溫家寶表示,作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美中兩國應該攜手合作為貿易和投資"建立清晰的準則"。歐巴馬稱,他將致力與中國和亞洲的合作,中美兩國有"特殊責任"引領全球的可持續發展。溫家寶則強調,"中美兩國間存在差異和分歧",但這些問題可以通過貿易和投資解決。

在與溫家寶會晤之前,歐巴馬周二也在金邊與日本首相野田佳彥舉行了會談,並提及釣魚島(日本稱尖閣諸島)主權糾紛問題。野田佳彥向歐巴馬表示:"隨著東亞保安形勢日益嚴峻,日美同盟的重要性正在提升。"

Japan China Inselgruppe Senkaku
中日之間的島嶼主權糾紛白熱化圖片來源: AP

日本首相野田佳彥九月宣佈將從島嶼的私人所有者手中購買釣魚島,以此將其國有化後,中日之間的島嶼主權糾紛隨之白熱化。此次歐巴馬分別和中國及日本領導舉行會晤,格外引起外界關注。

瑞典和平研究所的專家貝爾格(Bernt Berger)認為,美國是否能在這場衝突中保持必要的中立還有待商榷:"畢竟美國是日本的盟友。除此之外,美國戰略重心的轉移使中國及其鄰國的許多領土糾紛再次萌芽。隨著中國的影響力和軍事實力日益上升,美國在東南亞被視為制衡中國的一股力量。"

貝爾格強調,中美日三方都不樂見情勢升級,應致力排除不測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歐巴馬可能提醒雙方莫因誤解或意外衝突使局勢進一步激化。

"事實上,問題在於這個區域內哪一方可以作為中立的調停者。而東協區域論壇如何能再次發揮作用成為區域安全的中央機構,也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歐巴馬欲在東亞峰會討論海上保安

雖然溫家寶周一再次重申中國的立場,堅決反對將海上主權爭議"國際化",或在此類峰會上進行多邊討論。無論是南海主權問題或中日的東海主權糾紛,中國皆表示希望能通過一對一的會談解決衝突。但在周二的東亞峰會上,海上主權糾紛可能成為會議討論的議題,屆時參與討論的除東協成員國外,還有印度、韓國、澳洲和新西蘭。

東協輪值主席國柬埔寨周一表示,各國一致同意不將南中國海主權糾紛"國際化",這一外交辭令意指希望排除美方的干涉,但菲律賓總統阿基諾立即反駁稱,東協成員國並未與柬埔寨取得上述共識。東協秘書長素林(Surin Pitsuwan) 則堅持東南亞國家必須團結一致。

據法新社報導,儘管中國反對在國際場合談論東海和南海糾紛,歐巴馬總統仍有意在周二的東亞峰會上將海上安全問題和領土糾紛提出討論。美國副國家安全顧問羅德斯(Ben Rhodes)表示,歐巴馬將在東協10個成員國的支持下,與中國就南海行為準則進行討論。

21. ASEAN Treffen in Phnom Penh John Key und Obama
歐巴馬預在東亞峰會討論海上保安圖片來源: REUTERS

羅德斯承認,作為中國的盟國,會議的東道主柬埔寨對於會議討論的議題或最後的聲明有一定的控制權,但"各國有權將想要談論的議題帶上談判桌"。他相信,其他國家也希望就海上保安進行討論。

然而,美國是否真能在東海和南海調停主權糾紛?德國外交協會美國問題專家伯拉默爾(Josef Braml)不認為美國在此扮演的是調停角色。"美國希望將受到中國威脅的盟國納入自己的保護傘下,由美國主導秩序。在這種情況下,華盛頓並不是'誠實的中間人'。"

Josef Braml von der Deutschen Gesellschaft für Auswärtige Politik e.V.
德國外交協會美國問題專家伯拉默爾(Josef Braml)圖片來源: privat

美國在去年提出"重返亞洲"戰略,旨在在亞洲拓展軍事和經濟利益。歐巴馬此行凸顯出美方正致力鞏固與亞洲國家的關係。自從歐巴馬去年將外交、經濟和安全政策重心轉移至亞洲後,菲律賓、澳洲和亞洲其他區域已經可見美國軍艦、飛機和軍事人員。

作者:張筠青

責編: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