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歐元登場以來-得益者與失利者

2002年1月24日

歐元與馬克是1:2。這在顧客心理上會形成什麼影響呢?顯然,商家作了出於不同角度的研究。有的商家利用顧客短暫的迷糊心理,甚至以1:1來計價。在小費方面,也出現了混亂的心理現象表現。

https://p.dw.com/p/1kQu
法國一個書報商在清點歐元硬幣圖片來源: AP

聽上去似乎很難令人相信:有些商家在馬克價格轉換成歐元時,保持「原價」不變,只不過把簡單地把貨幣單位由馬克直接改成了歐元。於是實際上形成了100%的漲價。他們顯然也研究了顧客的心理。在一個過渡階段中,在數額單位改成小數額單位,往往會帶來一種「便宜」的直覺。這是一個迷糊的階段。過了這個村就沒有這個店了。

據漢堡消費者中心調查,至少有六個商家採取了「保持原價,只變貨幣單位」的做法。漢堡機場的每小時停車費由原每小時2馬克「改」成了2歐元;超市Penny-Markt一札胡蘿蔔的價格由1.99馬克改成了2歐元;超市Spar-Markt一公斤古達乳酪的價格由15.60馬克變成了15.60歐元;溜冰場的入場券由3.10馬克變成了3.10歐元;漢堡所有公共廁所的收費由0.50馬克變成了0.50歐元。漢堡消費者中心在這段時間裡為此收到了150份消費者投訴。

北威州消費者中心歐元問題投訴處收到的投訴更多達673份。有的顧客抱怨銀行手續費上升,有的說超市把貨幣單位寫錯了。很明顯,許多商家在利用顧客對小數額不太精打細算的心理。有21家麵包房遭到投訴。一個麵包房主用1月1日後面粉和人工的漲價來解釋麵包的漲價。

在小費方面,情況很亂。食品與餐旅館工會的人說:「我們的許多會員告訴我們,顧客要不然就是給小費給得特別慷慨,要不然就是特別的少。」許多顧客在吃不準的情況下,往往只放棄幾個歐分的零頭作為小費。漢堡四季大飯店的發言人說:「美好的五馬克一去不返了。」以前,住店旅客給服務生一個五馬克的硬幣作為小費,已經形成了傳統。然而現在他們最多給2歐元(不到4馬克)。杜塞道夫一個餐館女跑堂說,自從歐元代替了馬克以來,她的小費收入減少了一半。

計程車小費的情況十分典型地反映了一個心理過程。據漢堡計程車司機與所有者協會主席說,在歐元剛登場的時候,許多計程車顧客按他們的習慣給小費,「而沒有發現同樣的數額價值翻了一倍。」後來,情況就變了。「許多人對他們先前給了那麼多小費感到震驚,於是在給小費時就變得格外謹慎了。」

這個心理過程的利用不是德國一家的問題。大多數歐元國家先前的單位值更小得多。這個心理過程自然也就更大。義大利的一個牧師在星期天彌撒中這樣號召信徒們:「親愛的信徒們,沉思默禱吧,把以前你們以裡拉捐款時的同樣絕對數額的歐元捐給我們吧。」連裡拉都想跟歐元來個1:1了。

對歐元的登場是否引起了大規模的通貨膨脹,專家們意見不一。據德國五賢人之一的呂魯普估算,1月份的德國通貨膨脹率應該超過3%。但抵押聯合銀行的總經濟師胡夫納則認為這是不可能的,他「沒有看到任何價格爆炸的跡象。」歐洲中央銀行總裁杜伊森貝格本周三在歐洲議會經濟與財政委員會會議上說:「我們有充足的理由認為,歐元的引入不會對短期價格趨勢帶來重大影響。」德國商業銀行的總經濟師拉姆認為,商業和服務業將在消費者行為的逼迫下,把價格重新調低。「消費者不會接受那種變相漲價行為,所以許多價格會重新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