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悼念查韋斯

2013年3月6日

他被認作是「革命家」和「解放者」,是拉美新左派的代表人物,也是在西方國家受爭議的政治家。委內瑞拉總統烏戈‧查韋斯最終沒有能夠戰勝癌症病魔,終年58歲。

https://p.dw.com/p/17Gic
Venezuelan President Hugo Chavez speaks during Brazilian Foreign Minister Antonio de Aguilar Patriota's official visit at Miraflores Presidential Palace in Caracas, on November 1, 2012. AFP PHOTO/Leo RAMIREZ (Photo credit should read LEO RAMIREZ/AFP/Getty Images)
2012年11月的查韋斯圖片來源: AFP/Getty Images

(德國之聲中文網)查韋斯給世人留下印象最深的一次公開露面,莫過於2006年9月他在聯大走上發言席時的講話:"這裡還存留著一股惡臭!"查韋斯暗指當年的美國總統喬治‧W.布希此前在同一處發表過講話。查韋斯當時講話時的神態,好像全世界都有他一人統領!這位拉美政治家也始終以口無遮攔、講話時善用比喻修辭、並尤其喜歡對美國和他所說的"北美帝國主義"開炮。

查韋斯向"新資本主義"的宣戰,讓他贏得了全世界新左派的支持。在不少人心目中,查韋斯甚至有神聖救世主般的地位。他也十分會利用媒體作用,比如在介紹自己的電視專欄節目中,鞏固自己的威信。不過,查韋斯的成功不僅是靠機遇,或是巧妙利用媒體宣傳攻勢。查韋斯為自己確定了使命,並因為其出身而使自己的好戰語言樹立了極高的威望和可信度。

平民出身

嚴格地講,查韋斯算不上是"考迪羅"。考迪羅是西班牙語caudillo的音譯。原指割據一方的軍事首領,後引申為軍事獨裁者。"考迪羅制"是拉美大多數國家在19世紀20年代獨立後至20世紀前期盛行的一種以暴力奪取政權、維持統治的獨裁製度。查韋斯最終登上政治舞台的道路有別於此。但他出生的地方正是"考迪羅"統治強大的奧裡諾科河地區。1954年7月28日,查韋斯在此出生。這裡受自然氣候所制,每年有半年旱季,半年雨季並時常伴有洪災。當地居民以牧業和農業為主,過去的"考迪羅"歷史也讓當地文化深受影響。

查韋斯出生於一個普通的教師家庭。30多歲時,正在委內瑞拉軍隊效力的查韋斯開始逐步從政。1983年,查韋斯與其他幾位軍官一起創建了"玻利瓦爾革命運動",取名為了紀念南美民族獨立戰爭中最為重要的領導人西蒙‧玻利瓦爾(Simón Bolívar)。

Supporters of Venezuela's President Hugo Chavez react to the announcement of his death in Caracas, March 5, 2013. Chavez has died after a two-year battle with cancer, ending the socialist leader's 14-year rule of the South American country, Vice President Nicolas Maduro said in a televised speech on Tuesday. REUTERS/Jorge Silva (VENEZUELA - Tags: OBITUARY POLITICS)
悲痛的查韋斯支持者圖片來源: Reuters

出於對當年委內瑞拉政府政策的不滿,因為佔民眾大多數的窮人的死活幾乎被政府無視,查韋斯於1992年發動政變但最終失敗而入獄數年。出獄後,查韋斯開始在拉美其他國家尋找政治理想志同道合的夥伴,並創立了左翼的"第五共和運動"以對抗民選的委內瑞拉總統。

窮人的總統

最初,查韋斯還被當作是競選無望的冷門候選人。但他以拯救委內瑞拉的大量貧窮人口為號召,很快贏得了廣泛支持,並在1998年以壓倒性多數當選總統。

查韋斯正式就職後,立即兌現選戰承諾。委內瑞拉將重要的經濟領域收為國有,其中包括該國重要的經濟來源石油產業。查韋斯政府將石油收入用於社會福利項目,給窮人免費醫療,讓窮人的孩子有受教育的可能。2001年,委內瑞拉進行了土地改革,振興了瀕臨崩潰的農業。至今,委內瑞拉一共將500萬公頃私有土地收為國有,分配給貧農和牧民,給他們一個生計。

拉美新左派的靈魂人物

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拉美國家奉行的多是新資本主義路線。隨著對這一政治路線的"宣戰",查韋斯成了掀起拉美新一輪政治討論的代表人物,也是該地區不少國家隨之效仿的榜樣。

除了經濟上的改革措施讓委內瑞拉不少國民受益,查韋斯還讓大部分拉美民眾重新找回了對自己歸屬的定位,形成了試圖與北美"平起平坐"的對等力量。查韋斯是促使拉美及加勒比國家共同體(CELAC)、美洲玻利瓦爾聯盟組織(ALBA)和南美國家聯盟(UNASUR)等組織成立的牽頭人。

A picture of Venezuela's President Hugo Chavez is displayed during a mass to pray for his health in Managua December 12, 2012. Chavez is in stable condition after his cancer operation in Cuba, Venezuela's Information Minister Ernesto Villegas said on Wednesday. REUTERS/Oswaldo Rivas (NICARAGUA - Tags: RELIGION HEALTH POLITICS)
委內瑞拉為查韋斯祈禱(2012.12.12)圖片來源: Reuters

不過,查韋斯並不會因為美國是"階級敵人",而拒絕與美國進行石油交易。正相反,查韋斯甚至利用國家的豐富石油資源來進行不無嘲諷成分的"反美行動"。2006年冬季,他下令給美國窮人家庭免費發放燃油供其取暖。對於美國前總統W.布希"邪惡軸心"一說的回應,查韋斯與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和伊朗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隨即成立了所謂的"善良軸心"。

查韋斯與伊朗總統的結盟並非只為了回應或嘲諷美國。查韋斯曾將以色列稱為"北美帝國幫兇臂膀",在對以色列的態度上,查韋斯與艾哈邁迪內賈德十分相近。查韋斯當政期間,委內瑞拉親政府媒體曾公開播放過反猶口號,讓該國的猶太人深感受到威脅。

查韋斯留下了什麼?

查韋斯內政成績也不無爭議。一方面,不少委內瑞拉人擺脫了貧困,但該國半數民眾仍生活在貧困線下也是不爭的事實。儘管實行了土地改革發展農業,該國食品供應的7成仍靠進口,國家經濟收入仍過於依賴石油出口和全球石油價格的起落。

委內瑞拉存在的嚴重的腐敗現象和高犯罪率也是查韋斯任期內沒能解決的問題。更糟的結果是:委內瑞拉犯罪案件中的謀殺案比例比1999年增長了三倍。

儘管查韋斯作為委內瑞拉總統沒能解決該國存在的所有問題,作為"21世紀拉美社會主義理想的代表人物",查韋斯仍將以"政治靈魂"角色在拉美和委內瑞拉不少人心中保留一個位置。

作者:Jan D.Walter 編譯:謝菲

責編:樂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