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柏林與北京——南高加索的新玩家

樂然
2018年8月23日

中國近年來在南高加索地區非常活躍。如今,德國也更加深刻地意識到加強與該地區合作的必要性與重要性。從周四起,德國總理梅克爾開始對喬治亞、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三國進行訪問。而出行前的一場風波讓人們不禁要問,南高加索地區如今為何具有這樣大的吸引力?

https://p.dw.com/p/33duo
Georgien Bundeskanzlerin Merkel Staatsbesuch
梅克爾抵達南高加索首站喬治亞并受到該國總理歡迎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K. Nietfeld

(德國之聲中文網)是能屈能伸還是向獨裁者磕頭?--在德國總理梅克爾本周四開啟高加索三國之行前,一則消息就在德國政界炸開了鍋。亞塞拜然拒絕計劃隨梅克爾出訪的德國聯邦議院南高加索議會團副主席、基民盟議員阿爾伯特‧韋勒(Albert Weiler)入境,理由是韋勒曾兩次訪問被亞塞拜然視為自己的領土、但被亞美尼亞佔領的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地區。面對毫不客氣的"逐客令",德國議員呼籲梅克爾取消對亞塞拜然的訪問,但梅克爾卻決定堅持訪問該國,韋勒議員只陪同她出訪喬治亞和亞美尼亞,之後便換他人頂替。

梅克爾的讓步也在議員中引發不滿。儘管總理府表示,梅克爾將在與亞塞拜然總統阿利耶夫的對話中就該事件對阿國提出批評,但媒體抨擊說,這是梅克爾"軟弱的標誌",是"利益至上"。

人稱"裏海明珠"的亞塞拜然究竟關係到德國多大的利益,才能令梅克爾做出如此妥協?

從經貿往來看,2016年,德國向亞塞拜然出口約3.2億歐元商品,從亞塞拜然進口商品額則高達16.13億歐元,其中15.82億為石油和天然氣。2017年,德國對亞塞拜然的出口略有增長,達到3.52億歐元,但進口額卻大幅下跌至約10億歐元,其中9.55億歐元為石油和天然氣。進口額下降的原因之一當然也是受國際市場上原油和天然氣價格下跌的影響。

重要的南方天然氣走廊

Aserbaidschan Präsident Ilham Alijew und Ehefrau Mehriban Aliyeva
亞塞拜然總統阿利耶夫和其夫人、第一副總統阿利耶娃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P. Wojazer

亞塞拜然是世界重要的石油能源產地之一,石油探明儲量約22億噸,天然氣儲量約2.6億平方米。目前年產石油約5000萬噸,天然氣300億平方米。進入21世紀以來,由於國際能源長期處於高位,亞塞拜然經濟發展迅猛。

今年6月,全長1850公里、經喬治亞将亞塞拜然天然氣運送到土耳其及歐洲的跨阿納托利亞天然氣管道(TANAP)正式開通。這是歐盟與土耳其、亞塞拜然大力推進的能源合作項目"南方天然氣走廊"的重要組成部分,被視為實現歐洲能源供應渠道多元化的重要一步。按照計劃,2019年6月,首批天然氣將經跨阿納托利亞天然氣管道輸送到希臘。目前,參與南方天然氣走廊項目的國家目前為亞塞拜然、喬治亞、土耳其、希臘、義大利、保加利亞和阿爾巴尼亞等7個國家。分析人士認為,該項目是目前歐洲實施的最大基礎設施項目之一,決定著歐洲能源供應市場是否實現多元化新格局。

為減少對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的依賴,德國政府也希望從"南部天然氣走廊"項目中分得一杯羹。德新社曾報導,從2020年到2044年,德國能源巨頭意昂(Eon)每年將通過南部天然氣走廊獲得14.5億立方米天然氣。梅克爾本次出訪亞塞拜然前,一名德國政府官員就表示,德國對繼續發展南部天然氣走廊非常感興趣,希望支持其建設。

德國以及歐盟都不會忘記,2005年俄羅斯政府宣佈暫停向烏克蘭輸送天然氣。如果不是及時達成協議,歐盟各國險些就面臨一場能源危機。而擬建中的俄羅斯波羅的海沿岸通往德國的"北溪2號"天然氣管線其實也存在多重變數。

中國的青睞

"南方天然氣走廊"的開通提升了亞塞拜然的國際地位和影響。事實上,該國豐富的油氣資源,地處西亞-東亞、東歐-中東的"十字路口"的優越地理位置,早就吸引了包括中國在內的青睞的目光。

亞塞拜然總統阿利耶夫利用地緣紅利,將該國打造成歐亞大陸的能、交通和訊息樞紐的願望也可謂正合中國的心意。他提出的復興絲綢之路的"大絲綢之路"計劃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不謀而和,只不過,習近平倡導的一帶一路更"宏偉",南高加索只是中國雄心勃勃的新絲路計劃上的要塞。

2015年12月,亞塞拜然總統阿利耶夫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同習近平共同見證簽署《關於共同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諒解備忘錄》,標誌著兩國在一帶一路項目中合作的開始。

2017年2月,中國駐亞塞拜然大使魏敬華在《中國投資》雜誌撰文稱,"一帶一路"為中阿合作開闢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該文寫道,"據中方統計,2015年中阿雙邊經貿額受阿貨幣貶值和能源價格等因素影響,較2014年下降近3成,達6.62億美元。其中中方進口2.23億美元,出口4.39億美元,中方順差2.16億美元。2016年上半年,雙邊貿易額2.2億美元,同比下降24.3%。中國現為阿第7大貿易夥伴和第3大進口來源國。"該文還稱,阿政府在重點推動的3大非石油經濟發展領域均提出與中方合作意願,包括中國-中亞-裏海-亞塞拜然-歐洲的東西鐵路貨運干線的交通配套設施升級,計劃中的俄-阿-伊南北交通走廊,農業合作,開發旅遊等。

不過,從2017年以來,中國的觸角顯然也伸到了亞塞拜然的能源領域。2017年5月13日,亞塞拜然國家石油公司與中石油和中國國家開發銀行簽署了關於GPC項目投資諒解備忘錄。該項目圍繞巴庫卡拉達赫區的天然氣加工和石油化工。據中國媒體報導,該項目預計投資42億美元,預計主要債權方為中國國家開放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絲綢之路銀行可能成為潛在的融資方。

此外,2017年6月,中國深圳和亞塞拜然卡拉達赫區簽署了合作建設中阿自由貿易產業園區合作意向書,預計將投資7億美元以上,在阿首都巴庫的卡拉達赫發展新能源、物流、工業製造、現代農業、金融服務等。

到今年4月,駐亞塞拜然大使魏敬華在接受阿通社採訪時就表示,"2017年雙邊貿易額達12.98億美元,創建交25年來歷史新高。中國成為阿第四大貿易夥伴國、第八大出口對象國和第三大進口來源國。目前中國對阿投資總額約為7億美元,在阿開展業務的中國企業超過20家,業務範圍包括油氣領域、工程承包、通訊技術、航空、物流運輸、餐飲零售等。"

中國顯然和歐洲一樣,對亞塞拜然油氣資源充滿渴望。雖然一場爭奪戰尚未打響,但在這樣的時刻,德國總理梅克爾自然不願錯失與阿利耶夫深入交談,表達油氣領域合作意願的良機,哪怕亞塞拜然姿態傲慢、不太給顏面。喬治亞和亞美尼亞同被視為"一帶一路"要塞,近年來經濟發展勢頭頗為強勁。德國無疑也希望從合作和經貿往來中受益,同時探尋加強政治影響力的可能性。南高加索這一地緣政治敏感地區,不再是俄羅斯、美國、伊朗或土耳其利益交織的地方,北京和柏林也業已成為新的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