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柏林影展期間的上海同事

2002年2月12日

出入柏林電影節的觀眾中不光有成千上萬的普通觀眾,而且還有許許多多的專業觀眾。他們中間包括導演、演員、製片商、影商、電影節經辦人員等。上海國際電影節今年便派出了四名專業人員前來參加柏林第52屆電影節。

https://p.dw.com/p/1qOY
電影節上可以看到歐洲60年代的影片圖片來源: presse

由於柏林電影節的知名度比較大而且已有50多年的歷史,年輕的上海電影節便在1993年成立以後每年都會派遣專人前來參加柏林電影節,一方面學習瞭解該電影節的運作過程,另一方面在電影節上物色優秀影片,以增強上海電影節的吸引力。今年上海電影節派出的四員大將中有一位是久經沙場的記者、「每周廣播電視報」總編室主任李建申。他的一個任務就是瞭解並向國內讀者報導柏林影展的進行情況。李建申說:

「我覺得德國和外國的觀眾看懂了張藝謀的「幸福時光」。我參加了這部電影的首映式。在現場,該有反應的地方都有了反應,該笑的地方都笑,該沉悶的地方都沉悶,這說明觀眾進入了電影的情節。散場後我也詢問了一些觀眾,他們說,他們看懂了這部片子,也理解了導演的意圖。」

上海電影節在影展期間發行「每日新聞」報。李建申是該報的主編,所以,他的另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考察柏林電影節自身如何營辦宣傳和報導活動。當他看到電影節不但出了電影綜合和分類介紹小冊子外,而且每天還免費提供一份內容豐富的介紹前一天影展活動的36頁彩色德英文畫報時,他感到柏林電影節在經營上確實是以觀眾為中心,值得上海學習。

「還沒有看到令人興奮的影片」

第二位是年剛30的中國年輕導演毛小睿。他的主要任務就是為上海電影節物色好電影。因此,自從柏林影展6號開展以來,這位「真假英雄」的導演便每天都泡在電影院裡過日子。他每天至少看四部電影,第二天一早,與同事共進工作早餐時,毛小睿便對看過的影片進行簡短評論並將好片推薦出來。但到目前為止,他還沒有看到特別令人興奮和激動人心的電影。


柏林影展的電影市場

柏林電影節還設有電影市場。這個市場只對專業觀眾開放,所以普通觀眾通常並不知道市場的存在。在市場上,法國、俄國等各個國家的影商都設有攤位,上海電影節行政財務部副主任黃原星和國際聯絡部美洲和中國部負責人范傑就是這裡的常客。黃原星說:

「我們每天一早趕到市場去,取得同展商的聯繫。他們會告訴我們,那些片子在什麼地方放映。我們便去看片子。熟悉了片子之後再回來同展商洽談。這樣工作周而復始地直到晚上。應該說,給上海電影節帶去20部片子的計劃不會成問題。」


中國的盜版問題

當然,上海電影節組委會成員范傑很清楚,無論是在規格上,還是在規模上,上海電影節都無法與柏林電影節媲美,但他還是很快就找到了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上海電影節跟柏林電影節一樣不存在盜版問題,為此他感到非常驕傲。范傑說:

「在中國南方有一些尤其是對美國影片盜版的現象。而我們則很早就收到美國大公司寄來的拷貝,因為他們知道,送到上海電影節的拷貝也好,錄像帶也好,是可以放心的。因為他們的版權得到了百分之百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