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歷史悠久的難民收容所

Marco Müller2015年10月25日

從1953年至1990年,柏林馬林菲爾德難民收容所曾經接待過100多萬前東德難民。目前這裡居住著來自20多個國家的難民。難民營內舉辦的一個展覽記錄了難民收容所的歷史。

https://p.dw.com/p/1GsCi
Deutschland Flüchtlingsheim Marienfelde
圖片來源: DW/S. Ballweg

(德國之聲中文網)在柏林南部馬林菲爾德難民收容所,現年31歲的敘利亞人哈米德(Khalid Abdul Hamid)在案板上切好洋蔥,之後點燃爐灶,開始做他的午飯。他說:「在阿拉伯國家,男人從來都是飯來張口。但是在這裡我必須自己做飯,洗碗,一切都要自己動手。」他一邊攪拌著鍋裡的洋蔥一邊說:「現在我才知道,女人做家務有多麼辛苦。」

一年前,哈米德獲得德國聯邦政府的許可,乘坐列車從約旦的一個難民營合法地來到德國,從此他被一直安置在難民營。哈米德與另外4人合住一套60平方米的住宅,一個房間住兩個人。哈米德說:「我希望不久就能掙錢寄回敘利亞,接濟那裡的家人。」

這裡曾接納130萬東德難民

目前,在這棟三層樓房的難民收容所內,居住著來自20多個國家的大約700名難民。這座已有很長歷史的難民收容所建於50年代初期。當時,成千上萬的難民從社會主義東德逃到西部的聯邦共和國。僅在1953年3月,就有大約57000東德公民在聯邦德國申請避難。和現在的情況一樣,當年國家也因此面臨巨大挑戰。與難民收容所相鄰的難民營博物館館長努克(Maria Nooke)女士在介紹該難民收容所的歷史時說:「收容所剛剛建立不久就已經人滿為患。「」這裡幾乎就從來沒有過空餘的位置。」德國其它任何一個難民營都不曾有過這樣的情況。迄今,馬裡菲爾德難民收容所不停地在「送舊迎新」。

有關難民營歷史的展覽介紹了昔日東德公民各階段的逃亡史。1950年前東德的政治局勢突變是導致公民大量逃往西部的主要原因。難民營博物館館長努克說:「東德實行的集體化和各種共產浪潮令許多人看不到希望。」除此之外,報復、壓制和間諜盯梢無處不在。努克說:「東德的政治局勢令很多人無法忍受。他們希望自由的生活。所以他們決定逃離家鄉。」

Deutschland Flüchtlingsheim Marienfelde
難民收容所的難民房間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Zettler

難民問題引發激烈辯論

展覽很具吸引力,就好像將參觀者帶入穿越時空的旅程。哪些人可以前來避難?應該將難民安置在何處? 當前的這些現實問題,60年前同樣引起激烈爭論。1953年,當時的聯邦總統豪斯(Theodor Heuss)在主持難民收容所的啟用儀式時說:「我們是在救人,在救助一個個的人。」他在講話中呼籲德國居民對難民持有同情心。

Berlin-Marienfelde Flüchtlinge im Notaufnahmelager Marienfelde
柏林馬林菲爾德難民收容所曾接待過100多萬前東德難民圖片來源: DW/S. Ballweg

曾經有將近4百萬東德公民逃離家園。截至1990年,僅在馬林菲爾德收容所登記註册的東德難民就達130多萬。所有住房不斷滿員,難民只能在露天等待進行難民登記,並且一直等到1961年8月21日的建牆之日。而柏林牆倒塌後,難民收容所又安置了許多後來移民。如今,這裡居住著大量逃離戰爭和恐怖的伊拉克、敘利亞或者阿富汗難民。

也曾有上百萬德國人逃亡

來自敘利亞的哈米德很瞭解馬林菲爾德收容所的歷史。位於他住房旁邊的收容所博物館他已經參觀多次。他說:「淪為難民並非是個恥辱。因為是類似敘利亞這樣的戰爭使我們淪為難民。」展示50年代難民收容所人滿為患狀況的這些圖片表明,也曾有德國人在這裡尋求庇護,這使哈米德受到鼓舞,尤其是當他對在德國的命發滿牢騷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