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月船三號開啟新階段,印度還將探測太陽」

Murali Krishnan 發自新德里
2023年8月26日

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負責人索瑪納茨在接受德國之聲獨家專訪時表示,「月船三號」任務的成功極大地推動了印度的太空雄心,他們正計劃進行更多探索,其中包括對太陽的探測。

https://p.dw.com/p/4Vbk9
印度太空領域的負責人索瑪納茨(S. Somanath)對DW表示,印度接下來將會探測太陽
印度太空領域的負責人索瑪納茨(S. Somanath)對DW表示,印度接下來將會探測太陽圖片來源: ISRO

(德國之聲中文網)周三(8月23日),印度「月船三號」(Chandrayaan-3)著陸器登月成功,印度成為第一個將航天器送上月球南極的國家。這是該國航天機構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的巨大成功。

但是,對於印度空間研究組織負責人索瑪納茨(S. Somanath)來說,「月船三號」成功著陸只是一個新階段的開始。

梵語名為「智慧」(Pragyan)的六輪機器人月球漫遊車將會探索人類幾乎未知的月球南極區域,並在兩周內傳輸回圖像和科學數據。

「智慧」月球漫遊車月球車還將對月球表面的礦物和化學成分進行光譜分析,發回有關月球土壤和岩石特性的寶貴數據。索瑪納茨正在密切觀察並專注於數據收集。

「著陸器和月球車都非常完善,到目前為止一切運轉良好。還會有進一步的運行,我們正在對其進行監測。它將確定月球著陸點周圍土壤和岩石的元素成分。」索瑪納茨告訴德國之聲。

他補充說,這次任務還旨在確認該地區是否存在冰,以便「為未來的太空探索提供氧氣、燃料和飲用水」。

將於9月啟動太陽探測任務

月船號登錄任務的預算僅僅約為7458萬美元,卻使印度與美國、俄羅斯和中國一起,成為少數幾個在月球上實現可控著陸的航天國家。

就在這次著陸的幾天前,飛往同一地區的俄羅斯「月神-25」號(Luna-25)著陸器在月球表面墜毀。

這位印度空間研究組織負責人相信,月船三號的成功將激勵印度航天工業不斷開拓創新。他將這一歷史性壯舉歸功於整個印度科學界。索瑪納茨說:「這樣的任務將增強印度承擔複雜項目的能力。」

「印度空間研究將在9月的第一周啟動Aditya-L1(「太陽-L1」號)任務,該任務致力於研究太陽。」他補充道。

Aditya-L1衛星以梵文「太陽」命名,將由印度極地衛星運載火箭運送到太空。其主要目標包括研究太陽高層大氣的動力學,包括色球層和日冕。

近距離看月球。這是印度「月船三號」在登陸月球前拍攝到的一張照片
近距離看月球。這是印度「月船三號」在登陸月球前拍攝到的一張照片圖片來源: ISRO/Handout/REUTERS

「前往金星的任務也已經提上日程」

索瑪納茨說:「前往金星的任務已經提上日程,但這些細節正在制定中,需要一些時間才能實現。為了這次月球任務,我們經歷了許多痛苦和艱辛,未來我們一定會取得成功。」

月船三號任務的成功預計也將支持印度私營航天公司,並在未來十年內增加其在全球發射市場的份額。

這位印度空間研究組織負責人表示:「這種情況已經發生,並將得到進一步的推動。我們可以利用我們在工程成本方面具有競爭力的聲譽。」他說:「這已經刺激了對私人太空發射和相關衛星業務的投資。」

根據理特咨詢公司(Arthur D.Little)的一份報告,到2040年,印度的航天工業可能達到400億美元。

該報告估計,印度目前的航天市場價值約為80億美元,並且在過去幾年中每年以4%左右的速度增長,而全球的增長率為2%。

從「月船二號」的失敗中吸引教訓

此次任務中的著陸器和漫遊車的計劃運行時間為一個月球日,大約相當於14個地球日。

「月船三號」是印度的第三次月球探測任務。這次全長384,000公里的旅程開始於7月14日從印度東南海岸斯裡哈裡科塔的Satish Dhawan航天中心發射升空。月船三號繞地球運行數次以提高速度,然後開始其為期一個月的月球軌道。

7月14日,它從印度東南海岸斯裡哈裡科塔的薩蒂什-達萬(Satish Dhawan)航天中心發射升空,全程38.4萬公里。在開始為期一個月的月球軌道飛行之前,「月船三號」繞地球飛行了數圈,以提高飛行速度。

月球屬於誰?

此次成功著陸距離「月船三號」的前身「月船二號」於2019年9月在試圖登陸月球南極時墜毀將近四年。

上一次的墜落事件對印度成為太空強國的雄心帶來了打擊。然而,索瑪納茨表示,上次失敗增強了印度空間研究組織的決心。「沒有人需要提醒,飛船著陸前的最後時刻將是最危險的。我們從失敗中吸取了很多教訓並進行了糾正。」他說。

他補充說:「我們花了數年時間分析每次突發事件並糾正「月船二號」的錯誤,加強飛船的硬體和軟體,並為最壞的情況做好準備。」

「我們認為制動命令必須更加詳細,以確保自主著陸以受控的方式和速度進行。」他說。

此外,索瑪納茨指出,指揮站確保與「維克拉姆」(Vikram)著陸器模塊「持續、不間斷的聯繫」,以跟蹤下降進度並在需要時進行任何修正。

索瑪納表示:「最重要的是,我們還能夠進行許多實驗,幫助我們完善著陸過程。今天,這些努力已經得到了回報。」

這位印度空間研究組織負責人特別指出,這次任務的成功是整個團隊努力的結果,並對項目總監、任務營運主管和其他團隊成員表示感謝。

他說:「有很多女性工程師和科學家直接參與了這項任務,這次成功是對她們所有人的致敬。」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