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智庫:德國在諸多領域嚴重依賴中國

2020年11月19日

德國智庫的最新研究表明,在很多領域德國對中國產品有著很大的依賴性。這些領域貫穿電子、醫療和化學產品。但同時專家指出,對這種依賴性不必過於擔憂。

https://p.dw.com/p/3lVuV
Schild - Made in China
德國經濟離不開「Made in China」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U. Baumgarten

(德國之聲中文網)根據德國柏林墨卡托中國研究所的最新報告,歐盟在數十種產品上需要「嚴重依賴」中國。包括電子、化學、礦產、金屬、醫藥產品。依賴程度尤其高的產品當屬維他命B,在這一領域德國的進口比例為97.9%。

而對於像氯黴素這樣的廣譜抗生素來說,進口產品的所佔比重為97.4%。其中德國在電子行業領域對中國的依賴最為明顯,因為許多包括印刷電路板和二極管在內的零件都來自中國。報告稱,在這方面另外搭建供應鏈的過程很複雜,而且費用昂貴。

Max J. Zenglein
Max Zenglein是研究中國經濟的學者圖片來源: MERICS

不必擔憂?

德國柏林墨卡托中國研究所(Merics)首席經濟學家曾林(Max Zenglein)在談及德國目前急需的「中國造」口罩物資時指出:「新冠疫情讓中德雙方的經濟依賴性變得明顯」。他聲稱,尤其是在低端價值鏈領域,歐洲對中國有著嚴重的依賴。儘管如此,這位專家表示並不需要過多為此擔憂:「歐洲嚴重依賴中國的印象其實被有所誇大。」

報告指出,來自中國的企業和投資,尤其是與美國相比,在歐洲仍處於比較低的水準。而且中國必須和歐洲保持良好的關係。「和歐盟關係不好將導致中國深受影響,尤其在歐盟已經是中國最大的外國投資方之一,並創造了無數就業崗位的背景下。」此外,歐盟對於中國來說是一個重要的市場和急需的專業技術經驗來源。

鑑於此,柏林墨卡托中國研究所的專家建議,歐盟在中國政策方面不應該過於唯唯諾諾擔心受傷,而是更應該關注自身的強項。「將相互之間的依賴性維持在一定的水準之上,符合中國和歐盟的利益。高度互聯雖然可能被用於政治目的,但經常也能幫助緩減衝突升級。」

德國作為歐洲最大的經濟體,和中國有著特別緊密的聯繫。過去一年,歐盟27國向中國出口的產品中,有48.5%是「德國製造」。2020年第二季度,中國首次成為德國出口貨物最重要的市場。而同時從今年1月至9月德國的總進口額來看,從中國進口產品的所佔比例也實現了創紀錄的11.3%。
 
任琛/達楊(路透社、柏林墨卡托中國研究所)

© 2020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