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星期五為未來"運動:逃學藉口還是抗爭理由?

Rahel Klein
2019年3月29日

批評者稱「星期五為未來」(Fridays for Future)運動的參與者是曠課生,質疑該運動的實質內容。這個青少年運動有多嚴肅?無論如何,這一運動已經給示威現象研究者們留下深刻印象。

https://p.dw.com/p/3FsT5
Deutschland Schülerdemo zum Klimaschutz in Hamburg
三月初參加氣候罷課的漢堡中學生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 Berry

(德國之聲中文網)塞巴斯蒂安‧格裡梅(Sebastian Grieme)正處於中學畢業考的緊張準備階段。但是,19歲的他目前卻每天花費12小時或更長時間,投入"星期五為未來"運動。他指出,示威只佔一小部分,絕大多數工作需在業餘時間從事。昨天,他參與了共同訴求文件的撰寫、同運動的其他參與者作協商、為全國各地小組擬就準備發布的消息-從上午9點直到夜裡2點。

共同要求

格裡梅是100人的"訴求文件工作組"成員。他們的目標:制定一份全國範圍的、共同的"星期五為未來"運動訴求文件。他們為此同科學家們對話、閱讀科學鑑定報告。格裡梅說,他自己曾通篇閱讀聯合國氣候報告- 厚達150頁的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報告。

自去年12月中旬起,每到星期五,德國各地很多中小學生走上街頭示威,要求實行可持續性氣候政策。16歲的瑞典氣候保護活動人士格雷塔‧通貝裡(Greta Thunberg)是他們的榜樣。通貝裡曾連續數星期罷課,引起國際關注,並導致形成全球範圍的星期五抗議運動。本周五(3月29日),通貝裡將親臨柏林現場,支持德國學生們的運動。

Deutschland Hamburg | Fridays for Future | Greta Thunberg
氣候罷課運動發起人、瑞典16歲女孩通貝裡被提名2019年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 Berry

公開貶損

批評者稱,"星期五為未來"不過是沒有實質內容的情緒性運動。自民黨主席林德納(Christian Lindner)新近表示,氣候政策是"專家事務"。前柏林新克爾恩區(Neukölln)區長佈施科夫斯基(Heinz Buschkowsky)日前在《明鏡》周刊上發表的一篇評論中稱,多數示威青少年有意曲解"未來星期五",將其作為"曠課許可"。佈施科夫斯基並非唯一發出這一指控者。

高中生格裡梅對此類說法十分氣憤。他表示,林德納先生要求把相關事情交給專家,"那我就要問問,他是否通讀過IPCC報告"。至於曠課指控,予以反駁的不僅是格裡姆。抗議現象研究學者所作的調查得到同樣的結果。康斯坦茨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研究所青年教授庫斯(Sebastian Koos)指出,曠課無論如何都不是學生們上街的動機。他曾詢問3月15日康斯坦茨示威行動參與者們,請他們談談動機。90%的人否認自己把周五示威作為曠課的好機會。庫斯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指出,示威那天,康斯坦茨刮大風、下大雨,天氣糟糕至極,誰若想逃學曠課,肯定不會參與其中。

底層民主決定

"星期五為未來"運動稱,迄今,該運動已有350多個地方團隊。每個地方團隊派遣一名代表,參加全國大會。全國大會每星期舉行一次電話會議,討論各種議題,例如,下周大型活動安排在哪裡、是否要設立捐款帳戶、是否邀請政界人士參加,等等。地方團隊則對大會的相關建議進行表決,一星期後,全國大會則表決相關決定。"星期五為未來"活動分子稱這是"底層民主"。他們相互之間經由WhatsApp、 Instagram、臉書、Telegram 或 Slack聯網。該運動有自己的新聞部,在數分鐘內就對媒體的詢問作出反應,發布通報。

路易莎‧諾伊鮑爾(Luisa Neubauer)是德國"星期五為未來"抗議運動的共同創始人之一。媒體也把這名22歲的地理專業學生稱作德國的格雷塔‧通貝裡。她在卡托維茨氣候大會上結識了通貝裡。諾伊鮑爾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表示,她當時就想,必須有很多改變,必須盡快拉高運動聲勢。她強調,年輕人的抗議運動會形成社會壓力,使所有決策者們承擔責任,增大行動壓力。她們的中心要求:堅守1.5攝氏度目標,更快退出煤電-不是遲自2038年起。

學者讚揚

這一不斷擴大的運動給抗議現象的研究者們留下深刻印象。不來梅大學教授豪恩斯(Sebastian Haunss)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指出,青少年們以另一種方式再度將氣候轉變這一題目提上了議事日程。他認為,青少年們已有很多正確的做法,從而有望成為一種長期的社會運動。他指出,他們並不處心積慮搞某種光怪陸離的行動,也不看重名人效應,而是訴諸於當地,訴諸於自己的信念。他表示,他們也成功地使人們加入了通常不會參與的行動中來。他指出,很多參與者冒著曠課指責的風險。他同時強調,為獲得持久性,他們需要有同盟軍,"他們需要其它活動人士,向他們提供支持,采納他們的訴求。"

瑞典環保「紅人」來德國了

"星期五為未來"在過去數星期裡得到了這樣的支持。德國環境與自然保護聯盟(BUND)就正式發表了一份團結聲明。幾乎所有政治黨派的政治家們都聲明與"星期五為未來"站在一起-甚至聯邦政府總理梅克爾也讚揚了青少年們的行為。還有,"專家們"也支持該運動。2.3萬名科學家-"科學家們為未來"簽署了一份支持聲明。

"格雷塔效應"

示威現象研究專家庫斯也相信,"星期五為未來"運動有著成為長期運動的潛力。他指出了"格雷塔效應":青少年們看到了,他們能夠產生影響。不過,他強調,運動能達到多大規模,除了是否能動員更多人參與外,還取決於青少年們會在多大程度上融入典型的政治工作中,而不僅僅是打"星期五為未來"這張牌。庫斯教授指出,很多訴求眼下還有些抽象。他說"我相信,下一步將會是再度闡述具體的政治目標。

未來數星期裡,格裡梅也將忙於從事這一工作。同時,他也明確指出,"並不是說,我們會拿出什麼嶄新的東西。我們所要求的不過是政治家們早就向我們承諾的東西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