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明鏡周刊年底換馬

Sven Ahnert2008年1月5日

德國最著名周刊「明鏡」2008年度過61歲,年底,該刊主編奧斯特任期屆滿。後繼者是否能在秉承該刊一貫風格的基礎上予以創新,以吸引更多年輕讀者,目前仍是未知數

https://p.dw.com/p/Ckee
周一早晨閱讀「明鏡」已成許多人習慣圖片來源: AP

漢堡市中心有一條街叫Brands-Twiete。這條看似不起眼的街卻是60年來德國著名新聞雜誌「明鏡周刊」的出版總部所在地。1947年,魯道夫•奧格斯特創辦了該雜誌。60年來,「明鏡周刊」報導的新聞焦點屢屢引起廣泛的激烈討論。現任主編奧斯特2008年底任期將滿。由誰來接替他的位置還沒有確定。不過這位新主編的任務之一是革新雜誌風格,以贏得更多更年輕的讀者。

「明鏡周刊」出版社社長貝克爾1962年在新聞發布會上對記者說:「在場諸位沒有一個是黑道霸王卡邦的助手,而是奧格斯坦先生手下的新聞工作者。」

當時,轟動新聞界的「明鏡事件」餘波未平,甚至牽連當時的總理,州長,司法部門,當然還有奧古斯特本人。1993年,奧格斯坦被授予漢堡榮譽市民稱號,在領獎儀式上他幽默地說,他恐怕是這個城市唯一一個戴過真手銬的榮譽市民。

這位「明鏡周刊」創辦人當然有資格開這樣的玩笑,也理應獲得人們的掌聲。「明鏡周刊」60年來是德國最成功,經歷最坎坷,也影響力最大的新聞雜誌。作為一本具有反叛精神,勇於捍衛民主的雜誌,「明鏡周刊」走過了艱難的歷程,保持了調查性報導,批評式文章的刊風。

第一期「明鏡周刊」於1947年1月4日在德國漢諾威面世。發行人是當時只有23歲的記者魯道夫•奧格斯坦。之後幾十年裡,奧格斯坦和在漢堡出版的「明鏡周刊」一同經歷了風風雨雨。由於言辭犀利,揭露真相,不留情面,奧格斯坦樹敵不少。其中包括前聯邦總理艾德諾。奧格斯坦曾表示,他和他的同仁並沒有推翻總理的意圖。但是他願意承認一點:如果他們在1948年有足夠的證據可以證明艾德諾魏瑪時期的財政糾葛併發表了這些材料,那麼艾德諾肯定當選不了總理。

艾德諾當年表示,政府正陷入國家機密被洩露的深淵。

艾德諾這麼說是沒有道理的。而他當時也正處在政治生涯的盡頭。如同眾多西德戰後時期政客以及商界巨頭一樣,艾德諾頻頻出現在每周一出版的「明鏡周刊」的封面上。從50年代聯邦德國第一起重大貪污案件,到之後80年代的黑金事件「弗利克醜聞」,還有「潛艇醜聞」,以及揭露哈瑙核反應堆內幕,另外還有大眾集團高層在紅燈區及高檔娛樂場所公費消費享樂。在戰後時期,幾乎每一起政治醜聞的曝光都有「明鏡周刊」的參與。不過最為轟動的還是1962年的「明鏡事件」。「明鏡」報導了北約的一次軍事演習,其中言及演習的武器裝備。當時的國防部長施特勞斯認定奧格斯坦洩漏軍事機密,下令逮捕關押他和正在西班牙渡假的文章作者阿勒爾斯等七人。施特勞斯宣稱事先對此一無所知。

施特勞斯說了謊。事實上,正是他繞過司法部長,下達的逮捕令。聯盟黨的部長們認為已經失去了執政信任,建議集體辭職。迫於民眾輿論以及聯盟執政夥伴自民黨的壓力,施特勞斯也最終被迫下台。

「明鏡事件」之後,「明鏡周刊」的發行量從50萬份增至70萬份,並獲得了「民主保護傘」的別稱。這一稱呼當然也是出自奧格斯坦之筆。

對於這一別名,現任主編施特凡•奧斯特這樣解釋道:這個名字之中更多的包含了自我批評以及自嘲的意味。

奧斯特從1993年任「明鏡周刊」主編以來,延續了該刊調查性新聞報導的風格,並成功創立了「明鏡」網路版。

德國現任總理梅克爾評價「明鏡周刊」時說:如果沒有「明鏡周刊」,德國肯定比現在有更大的損失。

奧斯特將於今年年底離任。新一任主編是否能秉承「明鏡」一貫的刊風,繼續撐起這把捍衛民主的大傘,人們將拭目以待。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顯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