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日報:讓文化遺產帶來金錢和聲譽

2002年1月15日

日報在一篇報導中說,中國很想成為世界第一文化大國。而這種文化復興的目的卻完全出自經濟上的考慮。作者對此提出了發人深省的問題:文化商業化最終是否將損害文化本身。作者寫道:

https://p.dw.com/p/1hg9
世界文化遺產之一的中國長城圖片來源: AP

「中國不僅想在經濟上、也想在文化上成為世界第一的國家。按北京政府的看法,這兩件事可以齊頭並進。『文化商業化』是2001年至2005年的五年計劃的口號之一。

文化遺產應該帶來金錢和聲譽。2020年之前,中國要從世界的第五位旅遊目的地國家躍居為首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出的世界文化遺產目錄將起到推動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作用,中國準備以『21世紀世界經典旅遊』的口號招攬遊客。現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的全世界721個文化遺產中,中國有28個。

至於這樣人來人往、熙熙攘攘對文物古跡有沒有好處,是很成問題的,至少西方對此持否定態度。而中國方面對此很少多愁善感。他們認為,廟裡賣紀念品的小販或者寶塔上的霓紅燈一點也不礙事,因為一個古建築的最重要成分不是其外觀,而是與此相關的傳說和詩歌。雖然總有宮殿和亭台樓閣被拆除或改建,而文字是永恆的。去年,曲阜把孔廟交給『孔子國際旅遊有限公司』管理一事在中國引起了憤怒。這傢俬營公司甚至認為,有必要用蒸汽噴槍清洗古木建築,清洗古壁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