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新紀元之初看中國缺些什麼

2003年3月16日

隨著中國國務院總理的選出,兩會漸近尾聲。隨著這個「兩會」的結束,中國的新紀元正式開始了。兩會期間,本台記者在中國走了一些城市。從大事到小事,在此隨意寫來,沒有求全之意。無非是簡單地看看,現在的中國缺些什麼。

https://p.dw.com/p/3OVd
上海真的很美圖片來源: AP

其實中國的新紀元從2002年秋的中共十六大就已開始,目前的「兩會」只是起到一個完整化的作用。無論如何,建立新紀元的過程至此算是完成了。簡單地說,中國形成了江澤民坐鎮,胡錦濤挑頭,曾慶紅、溫家寶、吳邦國、賈慶林護航的一個新局面。江澤民是大贏家,曾慶紅是最重要的證明,吳邦國和賈慶林也是江澤民的勝利。

中國現在正處在歷史上最好的位置。全世界都看好中國。未來的超級大國非它莫屬。要說中國現在不缺什麼,首推那股蓬勃發展的朝氣。這在全世界其它地方都是缺貨的。這種朝氣,在俄羅斯、東歐和印度這些地方也有一些,但還遠遠比不上中國的規模。要說缺什麼,其實是很多的。在此只能隨意地羅列一些。

缺一:大眾的政治投入

兩會期間,記者在北京、上海、沈陽、杭州等地,見到的一片一如既往的景象,車水馬龍,經商的經商,上班的上班,各幹各的事。除了報紙上,電視新聞裡,幾乎感受不到廣大民眾對這個國家領導層大換班的熱情。可以說,高考的熱情就大於政治換班的熱情。在西方國家大選期間,儘管很多人根本不參加投票,對所有的政黨都失望,但幾乎每個人都非常關心大選的結果,民眾中的多數是十分投入的。在中國,這一點明顯缺乏。

原因當然很簡單,因為在中國,所謂選舉,所謂換班,仍然是上層的事。下層百姓只是聽聽看看瞭解一下結果而已。不過應該看到,中國這次稱為第一次和平大換班的大行動,在中國的歷史上畢竟是一個很大的進步,最近一次類似的行動(台灣除外),大概要追溯到堯舜的時代去了,而那也只不過是傳說。中國乃至東亞沒有真正的民主傳統,人民從來就沒有真正地參過政。然而最新的例證恰恰是中國人創造的,那就是台灣。

近來中國大陸全民參政的呼聲也再次高起來,這就是所謂的政治改革呼聲。全民參與經濟,強者崛起,在中國現在已經做到了。全民參與政治,能者德者居高位,這應該是未來的必然。中國人不是什麼都要求最高最快最大嗎?要做政治經濟大國,沒有最大的民主,恐怕也難。

缺二:衛星天線

這東西聽來很小,似乎無法與「缺一」相提並論。然而非也。中國政府至今仍然禁止百姓安裝衛星天線。說白了,還是害怕新聞自由。一個真正強盛起來的大國居然有所懼,在衛星科技高度發展的今天,在一個發射自己衛星的國家,百姓不能有衛星天線,還真是有點滑稽。

平心而論,中國的新聞比以前自由了不少,新聞記者也敢於涉及一些禁忌的領域了,在所有的國際賓館裡,都能接收到包括德國之聲電視台在內的一些國際新聞節目。本台的中文網也沒有因為對「十六大」和「兩會」品頭論足而被封。現在,中國人再也不像以前那樣被封在家裡,公民可以隨意前往全世界34個國家旅遊,以後還會更多。人到了國外,還能不接觸西方「腐敗」的媒體嗎?實際上,早已封不住了。在很大程度上,也早已不封了。這麼一個小小的衛星天線還仍然不允許存在,早已沒有理由。然而正是這個小小圓盤的缺乏,卻在那兒毫無意義地損害著中國的形象。

這個小小的圓盤,可具有著非凡的象徵意義,尤其在一個急需新聞與法律監督的國家,在一個天地重合,萬象爭鋒的時代。

缺三:熱水

這可是越說越小了。然而,這東西真的那麼小嗎?以前總覺得,無論中國怎麼發展,好像跟西方發達國家比,仍然缺點什麼,即使在中國最發達的城市也不例外。但總想不起來那是什麼。有一次,一批中國學生來到德國,久居在此的一個華人對他們說,德國有一點特別好,無論到哪裡,水龍頭打開,就有熱水出來。這才恍然大悟。

在中國,住在星級賓館裡,那是體會不到這點的。老百姓則是習慣了。近十年來,空調和熱水器自然是到處風靡,中國樓房外面都出現了那一個個小方塊。且不說美觀如何,自裝的空調和熱水器,畢竟不如西方國家來得那麼隨意,那麼舒適。

在西方國家(包括東歐),所謂「供應」,包括電、水、下水,同時還包括暖氣和熱水。也有一幢樓裡自己燒油或燒煤氣的,但也是「中央供暖供熱」。中國原來有個規定,淮河以北才能供應暖氣。而淮河以南的冬天,其實也是夠冷的。即使在淮河以北,也只供暖氣,不供熱水。在近二十年裡,中國在後兩者方面聽任民間自己解決,自己發展。從經濟的角度看,一點錯都沒有。

但是,中國改革開放至今已經二十幾年,一些大城市也出現了樓內中央供應這一切的高級住宅。中國人愛說「與國際接軌」。然而這個熱水和暖氣的國際接軌問題,似乎還沒有看到有關討論,更沒有看到與此相關的城市規劃。然而,這是「與國際接軌」早晚的問題。發展到了這個階段,如果仍然不在城市規劃中把這個「熱水」問題規劃進去,將來再高級的住宅也將改建,那個花費可就大了。

缺四:城市裡的溫暖

老外到了中國,愛說些恭維的話。於是中國主人便沾沾自喜。這次,記者跟德國朋友同行。這位年輕的老外用不著對記者說恭維話。他的觀感是:北京很醜。但是上海真的很美。「我原來以為中國城市都跟北京一樣,沒想到還有上海這樣美的城市。」

為什麼中國人引以為豪的北京會被認為醜呢?這位老外的解釋是:上海沒有刻意地安排城市,好像是很隨便地任其發展。而北京一味地要寬,要直,要圓(環線)。記者補充了一點,他也很以為然,那就是,在上海的不少角落,似乎是隨意的,出現了一些溫暖的角落。而北京缺乏的正是一種溫馨。大樓有了。單獨看挺美,與周圍環境一對照,就顯得很冷,不舒服。

當然,中國的北方跟南方比是有區別的。寒冷的北方沒有夜生活,也是造成冷感的原因之一。但這並不是唯一的原因。南方的一些城市,包括杭州這樣與上海近在咫尺的城市,西湖以東的大城區與西湖周圍儼然是兩個世界。新的城區同樣缺乏美感。另外,中國各個城市在近二十年中固然發展很快,但多半缺乏自己的特色,已經出現了千城一面的現象。

北京和中國許多城市一樣,缺乏「角落」,缺乏溫馨。並不是說不能有寬廣(寬廣也可以通過大片的綠來補救),不能有筆直,而是說:不能一味寬廣,一味筆直,而要有變化,要千變萬化,參差錯落,要讓人走到某處,忽然感到,這個「角落」真美,真浪漫,真讓人感動。一個城市至少應該有一、二處獨具特色而又令人感動的地方(不算古跡)。

就是這個老外,我們坐在上海東方明珠塔高處的旋轉餐廳裡,看著夜幕漸漸降臨上海,外灘和遠處摩天樓群燈光亮起,他著迷了。他說:「我在享受。我真想在這裡再結婚一次」。而我則想到了北京和中國其它的城市:但願它們不要等到太晚了才想起規劃中的不足。

(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