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新年志向是自欺欺人?

2013年12月29日

年年如此:許多德國人在聖誕節和元旦之間都會制定新年計劃,但只有近一半的人會確實將其付諸於行動。既然這樣,那為什麼要下功夫制定這些計劃呢?

https://p.dw.com/p/1AcFm
Deutschland Silvester Symbolbild Prost Neujahr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國之聲中文網)41歲的薩比娜(Sabine )說:"我打算明年定期去健身房。"65歲的漢斯(Hans)表示:"我決定在業餘時間少安排些活動。"近40%的德國人在辭舊迎新的日子裡都會像這兩位一樣定下來年計劃。多年來,排名第一的一直是減壓,其次就是多留一些時間給親朋好友、多做運動。這是德國民調機構Forsa今年年底所作的年度民意調查的結果。在DAK醫療保險公司的授權下,Forsa民調從2006年以來,每年都會在德國全國範圍訪問3000名男性和女性。近40%的受訪者每年都會制定新年目標。

新年對於許多人而言是新的開始,波鴻心理學家馬格拉夫(Jürgen Margraf)如是說。"這個背後藏有三項心理學原則。"他說。新年計劃是人們在試圖掌控自己的生活:"我們有控制慾,因為可控制的壓力不會讓我們生病。" 科隆從事市場調研機構Rheingold的創始人之一格呂內瓦爾德(Stephan Grünewald)也同意這一說法。目標能引導人生的方向:"(這就像)我在沖洗出一張我未來模樣的照片。" 格呂內瓦爾德說。

Stefan Grünewald Psychologe 2010
科隆心理學家格呂內瓦爾德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與身體裡的"懶鬼"作鬥爭

馬格拉夫告訴德國之聲記者說,擬定計劃的第二個原因是人類脫離現實的樂觀主義,"我們會自不量力"。比如,德國人在相貌1到100分之間給自己75分,而不是50分。我們在制定新年計劃時會想"只要定下目標,我們就一定可以完成。 "

"人在一生中要和許多東西作鬥爭。" 科隆心裡學家格呂內瓦爾德補充說。當人們決定戒煙和多做運動時,"就是在和煙癮或者和身體裡的"懶鬼"展開一場持久的鬥爭。"由此人生就會有另一番演繹,即使這些計劃隨時可能會以失敗告終。"

無法持之以恆

確實有不少人都失敗了。根據Forsa的最新民調結果顯示,僅有一半立下新年志願的德國人會堅持其計劃超過三個月。馬格拉夫認為這是由於人們有悖現實的樂觀主義而導致,而在格呂內瓦爾德看來,自欺欺人才是失敗的罪魁禍首,他說: "因為我們最終都清楚,自己其實根本無法堅持到底。"

Deutschland Spiel Famlienleben Familie mit Brettspiel
54%的德國人希望留更多時間給親朋好友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如何才能更好地將自己的新年計劃付諸於行動呢?兩位專家有些小訣竅。"階段性的具體計劃比較有用,最好能將實現各個小目標的過程用文字記錄下來," 馬格拉夫指出。他提醒說,多鍛煉並不意味著1月1號就去跑上10公里,而是慢慢增加跑步訓練的強度。格呂內瓦爾德也建議設定階段性目標。他說,更重要的是不要制定一些"完全超乎個人能力"的目標。

寫在紙上 銘記心頭

呂內瓦爾德自己在聖誕節和新年之間總會抽出幾個小時,在日歷裡寫下他明年的目標,一年後再檢查自己是否落實了這些目標。他2012年的首要目標是完成其第三本書的寫作。"我也做到了這一點,"他介紹說。其他目標,如在機構裡做一些變動,則沒有堅持很長時間。

馬格拉夫也一再製定新的計劃,但是很少會從1月1日開始,而是在他的生日那一天。一個他每年都會設立的目標是減壓,但他承認:"我卻只能偶爾實現這一目標。"

"2014年的十項最佳計劃"

美國網上報紙《赫芬頓郵報》(The Huffington Post)11月底還曾取笑德國人熱衷制定新年計劃這一點,並列出"2014年的十項最佳計劃":例如不買沒有意義的東西、只買不需要的東西;一周去一次健身房就是為了去看看它是否還在。

Jürgen Margraf
波鴻心理學家馬格拉夫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薩比娜可不是這樣的。她需要可以落實的具體計劃。2013年至少直到夏天她都堅持去了健身房,之後她的肩部出了一些問題。也許在新的一年她能堅持更久,"能到秋天吧,"她說。

作者:Anja Fähnle 責編:安靜

編譯: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