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健康

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研發——與時間賽跑

2020年1月29日

中、美研究人員正研發一種對付新型冠狀病毒(nCoV)的疫苗。若一切順利,3個月內即可進行首批測試,最早今夏可擁有一種疫苗。

https://p.dw.com/p/3Wyc3
Anthony Fauci USA NIAID 16.10.2014
美國國家過敏症和感染病研究所(NIAID)負責人福西(Anthony S. Fauci)圖片來源: Nicholas Kamm/AFP/Getty Images

(德國之聲中文網)對付新型冠狀病毒(nCoV)的關鍵一步已經跨出:病毒病研究所一名負責人對新華社說,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醫學家們已分離出這一病毒,並分析了該病毒的基因序列訊息。在人類歷史上還從未這麼快地就發現一種新型病毒是從尚未確定的動物跳傳至人、對該病毒完全解碼、細胞繁殖、以科技出版物形式將所獲得的認知分享全球。

研發疫苗

中國專家們已開始研發疫苗。在美國、澳洲和其它國家,醫學家們亦在研發一種疫苗:在美國,以國家過敏症和感染病研究所(NIAID)負責人福西(Anthony S. Fauci)為首,一個新組建的疫苗研究小組成員舉行會商,協調下一步戰略。

福西在美國醫學聯合會專業雜誌上撰文指出,研發出來的對付薩斯(SARS,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 和 MERS(中東呼吸綜合征)這另外兩種危險冠狀病毒的疫苗或許可構成研發應對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的一個良好基礎。

科學家們運用俗稱的"平台-方法",將冠狀病毒的組成部分植入一種不致命的感冒病毒,激起免疫反應。

以此方法,2003年,匹茨堡大學分子醫學家甘博托(Andrea Gambotto)為首的一個研究團隊研發出3種各不相同的疫苗病毒。它們分別基於不同的蛋白質。這一快速研發之所以可能,是因為SARS病毒的完整基因序列得以在創紀錄的時間裡被解碼。

然而,2003年SARS疫苗的研發未能超越動物模型。根本原因:醫學家們在獼猴身上成功接種後不久,SARS瘟疫已經消解。

不明危險:病毒變異能力

不過,有一種因素使應付冠狀病毒疫苗的研發十分困難:病毒變異能力極強。在SARS那裡也是這種情況。醫學家們擔心,接種纖突蛋白(Spike-Protein)疫苗甚至還會加快某些病毒變種的進入。

儘管這樣,福西教授仍視纖突蛋白和核蛋白(Nukleokapsid-Protein)是繼續研發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的一個可能的基礎。若干疫苗生產商亦已啟動,比如,生產MERS疫苗的馬裡蘭州醫藥公司Novavax。

此間,以昆士蘭大學教授查普爾(Keith Chappell)為首的澳洲科学家們亦已投入研發。他們和其他醫學專家組成流行病防範創新聯盟(CEPI),研發一種借助俗稱的"分子鉗"的新型疫苗。這種疫苗的構想是,讓前期病毒顯得像是已然成熟、穩定的病毒,促使人體免疫系統在其融入細胞之前便對之發起攻擊。

查普爾教授對路透社表示,它和美國醫學同行們所做的研發完全一樣,也是一種"平台方法"。他指出,該方法--不過還只是在實驗室內--已在對付如埃博拉、MERS 或 SARS等其它危險的病毒上顯示有效。

就像在SARS那裡一樣,現在,最大的挑戰又在於是否能盡快研發出疫苗。福西為首的美國研究團隊希望,在3個月內就研發出能用於人體試驗的疫苗。

倘一切順利,相關疫苗最早能在2020年夏天投入使用。在疫苗研發上,這將是創紀錄的速度。在SARS那裡,從基因頻譜化至研發出疫苗用了20個月。而那時,瘟疫已然終止。

抗病毒藥物

至於是否能走到這一步,也取決於另一種途徑是否此前就有成功的希望:用抗病毒藥物治療。

福西在他的文章中指出,可考慮使用不同的寬譜抗病毒藥品,例如,因治療埃博拉病人而出名的聚合酶抑制藥物Remdesivir,或在愛滋病治療中試驗過的Lopinavir和Ritonavir組合藥劑。

美國伊利諾斯州北芝加哥醫藥公司AbbbVie發言人向路透社證實,不管怎麼說,中國有關當局已訂購了較大數量的抗艾滋藥物Aluvia Kaletra,Aluvia是Lopinavir和Ritonavir的組合。

另一途徑是應用俗稱的單克隆抗體即活性免疫蛋白,激發人體產生某種免疫回應。

美國伊利諾斯州病毒生物技術公司專家維爾京(Herbert Virgin)表示,他所在的公司已開發出抗體,它們在用於對抗SARS 和MERS實驗室試驗中顯示有效。他稱,某些抗體有能力制服冠狀病毒。他表示,說不定,它們也具有對付武漢病毒的潛力。

隔離暫為最有效措施

至於疫苗是否真有一天會面世,也取決於瘟疫的發展情況。目前,中國當局堅定使用遏制該疾病的最有效手段:隔離患者、封閉整座城市,涉及至少4300萬人。

與此同時,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導致死亡的病例明顯要比SARS為少。當時,確診感染的8000名患者的死亡率約為10%。而目前的新型冠狀病毒瘟疫的致死率似乎明顯要小得多。雖然感染人數快速增加,但死於感染的病人數量相對較小,而死者多為有其它疾病在身的年齡較大者。

英國利茲大學分子和細胞生物學院病毒學家哈里斯(Mark Harris)估計,新型冠狀病毒的致死率僅為0.1%。他的這一估計考慮到了數量可能很大的只有相對輕微症狀的病人,這些人根本就沒去看醫生,因此,未被計入官方數據。

若哈里斯教授的估計準確,則這一新型病毒並不比常見的季節性流感更危險。仍不清楚的是,這一病毒的傳染性到底多大。中國衞生當局暫時認為,即使尚未呈現任何症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能傳給他人。

這一觀點雖能解釋瘟疫何以能如此快速擴展,不過,醫生們此間卻又已對之表示了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