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新冠疫苗:一場沒有領跑者的競賽

王凡
2020年5月4日

在世界各地,成百上千人正在接受新冠疫苗的人體接種試驗。這不禁讓人燃起希望:或許針對這場大流行病的疫苗,會比想像中來得更快?

https://p.dw.com/p/3blCa
Symbolfoto Impfstoff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Geisler-Fotopress/C. Hardt

(德國之聲中文網) "年底前我們就會有新冠疫苗",川普在美國時間周日(5月3日)信心滿滿地預測。"我們正在力推此事",並稱他認為很多公司都距離目標不遠了。而此前衞生專家普遍表示,研發疫苗至少需要一年時間。

目前,川普政府正在展開名為"曲速行動"( Operation Warp Speed)疫苗研發計劃。美國頂級衞生專家安東尼‧福西(Anthony Fauci)上周四對CNN電視台表示,疫苗可能會在明年1月問世,但福西也說,"這個我不能保證"。

在中國,目前有兩款新冠疫苗進入二期臨床。4月24日,中國生物宣佈,新冠病毒滅活疫苗正式進入二期臨床,這距離該疫苗的一期臨床開啟僅12天。在之前的4月12日,中國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研發的腺病毒載體新冠病毒疫苗已開啟二期臨床研究。

Symbolbild Corona-Virus Impfstoff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Geisler-Fotopress

無法預測誰將成功

在全球範圍内,大約一百個研究團體正在研製疫苗,其中十幾個已進入或者即將進入臨床接種階段。這聽起來雖然數量不少,但研究者認為,這只是增加了將試驗推進的機率--畢竟只有少數可能突破重重難關將試驗繼續下去。

領導牛津大學疫苗研究的波拉德(AndrewPollard)博士對美聯社表示,研究團體多多益善。他說,"我們不是在和彼此競爭,而是在和全球流行的病毒競賽,越多人參與這場競賽越好"。

現實是:現在無法預測是否能有安全的疫苗,也無法說,誰是試驗中的領跑者,哪個疫苗試驗最有希望成功。

就像衞生專家福西所說的一樣:"你需要多試,這樣才會有機會,獲得一個安全、有效的疫苗。

USA Seattle | Testlauf für potentiellen Impfstoff für Covid-19
中、美、德等國已經有數支研發團隊開始了疫苗臨床試驗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T. S. Warren

多國快馬加鞭

3月時,少數志願者接受了人體接種,測試副作用。如今,中國、美國和歐洲都在進行較大規模的試驗,排查不同的候選疫苗。

下一步將回到現實生活中,在疫區對更大規模的人群進行測試。

據美聯社報導,按照不同統計方式,目前在中國、美國、英國和德國,總共有8到11種候選疫苗處於早期試驗階段。德國上周批准了首個新冠疫苗項目進行臨床接種試驗。Biontech公司將同時對四種疫苗進行測試。

在其他一些國家,更多的試驗點也在展開研發。在5月至7月間,更多候選疫苗將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另一個好消息是:目前也不存在志願者缺乏的問題。

疫苗是如何運作的?

美聯社的文章指出,目前在研發的大多數疫苗旨在訓練免疫系統,識別新冠病毒的一部分--主要是其細胞膜上的"尖峰"蛋白(spikeprotein)。

其中一種方法是用無害的病毒將"尖峰"蛋白攜至人體內。這種疫苗研究相對容易,但確定哪種病毒是最好的"攜帶者"是關鍵問題。

另一種方法是注入一段新冠病毒的基因訊息,該訊息誘導人體自身產生對"尖峰"蛋白的免疫應答。這是一種尚且未經驗證的新技術,但生產起來更快。例如,Biontech研發的疫苗在種類上就屬於基因疫苗。

此外,還有一些方法也在試驗中:例如"尖峰"蛋白納米顆粒製成的疫苗,甚至是鼻噴霧劑而非傳統針劑。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專家陳志偉在接受中國官媒採訪時表示,目前的候選疫苗可以概括位兩大類。一類是此前無同類疫苗獲批過的新型疫苗,主要是指核酸疫苗,分為RNA(核糖核酸)疫苗和DNA(脫氧核糖核酸)疫苗,這類疫苗是將RNA或DNA片段直接導入人體細胞內。第二類是此前已得到廣泛應用的傳統類型疫苗,包括滅活病毒疫苗、基因工程亞單位疫苗、重組病毒載體疫苗等。

該報導稱,中國目前選擇了5條技術路線推進新冠病毒疫苗研發,分別是滅活疫苗、基因工程重組亞單位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減毒流感病毒載體疫苗和核酸疫苗,覆蓋了全球在研新冠病毒疫苗的主要類型。

面臨的難題與挑戰

迄今為止,大部分的疫苗研究都在追蹤其安全性和人體耐受性,看志願者的血液是否顯示出免疫反應。一些很快進入了更大規模的測試。

這裡存在一個棘手的問題:如果在研究地點疫情正在緩解,或者正在實施禁足措施,那麼試驗前景就會受影響。

如果感染者的數量過少,科學家可能無法判定,究竟是疫苗起了作用,或者是禁足令起了效果。以牛津大學的研究為例,其目前的試驗有1000名參與者,而下階段計劃測試5000名志願者的試驗,則可能要轉移至其他國家進行。

在美國,一些議員曾經提出更有爭議的試驗:招募的健康志願者自願接受新冠病毒感染,以證明疫苗能保護他們。但是鑑於一些健康的成年人也因感染該病毒而去世,醫生現在也未能瞭解其中究竟,這種的"挑戰研究"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和道德問題。

美國挖角德國疫苗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