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新冠「免疫證」——是福是禍?

葉宣(綜合報導)
2020年5月14日

你曾經感染新冠病毒?或許你可以因此獲得一紙「免疫證」,因而免受諸多限制?一些國家正在討論這一可能性。在德國,這一建議遭到了強烈反對。

https://p.dw.com/p/3cD9z
Coronavirus Hannover Testproben im Tiermedizinischen Labor
據5月初德國的一項問卷調查,近三分之二的受訪者不贊成政府推行免疫證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P. Steffen

(德國之聲中文網)德國衞生部長施潘(Jens Spahn)引入免疫證的設想一出籠就引來多方質疑和反對。有關免疫證的內容本已被寫入德國新版《傳染病防治法》草案,包括持證者可免受某些限制措施的約束,如衞生局的隔離指令。施潘曾舉例表示,對於醫療護理機構工作人員,這將是一個極大的幫助。

Jens Spahn Bundesgesundheitsminister
德國衞生部長施潘(圖)引入免疫證的設想,引來多方質疑和反對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B. v. Jutrczenka

但在本周四(5月14日)聯邦議院審議通過的該法案中,並不包括免疫證的內容。有關計劃在兩周前剛一被披露,即受到醫學、法律界人士的廣泛批評,施潘在輿論壓力下決定暫時擱置這一立法項目。

感染不等於免疫
顧名思義,免疫證的意義在於證明一個人對某種疾病具有免疫力。但感染過新冠病毒就能免疫嗎?醫學界對此尚不能給出明確答案。慕尼黑大學的病毒學家開普勒(Oliver Keppler)對《南德意志報》表示,目前人們只能根據對其它已知病毒的瞭解推測,在感染新冠後,"可能會在一定時間裡產生抵抗力",而且觀察到不同感染者的免疫反應差別很大。這一推斷中存在太多的不確定性,因此德國的大部分病毒和免疫學專家反對在如此薄弱的科學認知基礎上冒然推行免疫證明。

此外,很多未作病毒核酸檢測得到確診,但仍懷疑自己已經"中招"的人,要想證明曾經染病,需要作抗體測試。而現有的抗體測試準確度仍不夠理想,存在較大誤差率,無法作為關鍵性依據。

在這種情況下,一張免疫證有多大的說服力?以及其中的誤差會帶來何種風險,令人存疑。基於上述顧慮,世衛組織也曾對某些國家推行免疫證的計劃提出警告。

倫理擔憂

同時,也有人從法律和社會倫理角度批評免疫證明制度,認為這將造成社會不公和分裂。因為一部分人會因這一紙證明享有"特權",可以無拘無束地重享各種自由,另一部分人則會被歧視和排斥。

甚至有人推測,如果獲取證明的門檻過低,難保有人會故意嘗試讓自己感染,以獲得這一令人羨慕的"通行證",能夠出入各種場所,恢復自由身。

奧爾登堡大學的公法教授伯默-內斯勒(Volker Boehme-Neßler)在《時代》周報撰文指出,免疫證的想法"或許初衷是好的",但沒有周全考慮到更深層次的效應。它只會造就少數"贏家",多數人仍是失落者,這是不必要地製造社會和政治矛盾,讓更多人對政府的防疫措施喪失信任。他認為,這樣的制度雖然目的是讓一部分人獲得應有的自由,但卻把更多的人排斥在外,是不人道的,也是違背德國憲法精神的。

China Wuhan Rückkehr zur Normalität
聯邦數據保護專員提醒公眾,免疫證涉及敏感的個人健康訊息,人們有理由擔憂,存在非正當使用有關數據的風險圖片來源: Reuters/China Daily

德國聯邦數據保護專員柯爾伯(Ulrich Kelber,社民黨籍)也提醒公眾,免疫證涉及敏感的個人健康訊息,人們有理由擔憂,存在非正當使用有關數據的風險。據德國民調機構Infratest Dimap今年5月初的一項問卷調查,有近三分之二的受訪者不贊成政府推行免疫證。

縮小範圍

衞生部長施潘已暫停有關立法,並委託德國倫理委員會就此議題進行評估,不過他並沒有放棄這個計劃。本周施潘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有些國家已計劃通過類似的健康證明對入境進行限制,如果德國拒絕為公民出具有關證明,意味著德國人將無法前往這些國家。

根據早先的媒體報導,南美國家智利計劃於4月底就開始允許能證明自己曾感染新冠病毒的國民免受部分行動限制。除德國外,巴西和英國也在就免疫證的話題進行討論。

奧格斯堡大學的醫療衞生法專家林德納(Josef Lindner)教授對《南德意志報》表示,一個折衷的做法是將免疫證的頒發限制在較小的範圍內,比如僅限於醫護人員等關鍵職業的從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