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200710 Künstler Kongo China

2010年7月25日

五名來自非洲和五名來自中國的藝術家在互訪對方國家之後,目前又在德國聚首。他們注意到文化的全球化以及經濟對文化所產生的影響,並就此話題展開了討論。

https://p.dw.com/p/OQk9
在德國科隆展出的剛果藝術品圖片來源: DPA

包括年輕的畫家、雕塑家、建築師及作家在內的五名來自金沙薩和五名來自廣州的藝術家進行了互訪活動,他們試著在對方國家尋找本國文化的蹤跡。在全球化大潮中,來自各國的日常物資和日用品充斥著全球市場。藝術家們也注意到,文化的全球化及經濟對文化產生的影響。

中國廉價貨充斥非洲零售市場

在德國舉行的一項"世界戲劇節"活動上,這些藝術家們再次相會,並展出了個人作品。維裘荷伊斯對布料最感興趣。在訪問中國的時候,他注意到當地如何批量生產T-恤衫和鞋子,其中大部分是在家鄉金沙薩市場上販賣的名牌仿冒品。因此,他在米爾海姆臨時藝術作坊裡的一張大桌子上,把各種大小和不同顏色的毛線團鋪陳開來:有的已經扯斷,有的還纏繞得很整齊。線團的顏色鮮豔絢麗。維裘荷伊斯介紹說:"全是中國製造,然後出口非洲。中國生產的T-恤衫、運動鞋充斥著非洲和世界市場。我決定用這些不同的顏色來象徵中國。中國產品主宰著我們當前的文化。"

Festival Theater der Welt in Mülheim Vitshois Mwilambe
來自剛果金沙薩的藝術家維裘荷伊斯圖片來源: DW

來自香港的潘春松擺出無數的小塑料娃娃,都是在金沙薩市場上買的,比如兒童玩具,身穿綠色制服的蹺勇士兵和戰士。飽經內戰蹂躪的非洲現狀令潘春松感到擔心。他指出:內戰雖然已經停止,但看上去一團糟。作為訪客的他們在當地非常孤立,無法深入民間社會,只能看見表面的東西。但是這些表面東西給人一種感覺,就是包括政治體系、警察、運輸,以及商品交易等所有事務都缺乏系統性規劃,情況一塌糊塗。

Festival Theater der Welt in Mülheim Pak Chuen Sheung
來自香港的藝術家潘春松圖片來源: DW

中國不是殖民主義者

剛果藝術家們表示,中國批量生產的體恤衫和巨大的街道修築工程,形成非洲人心目中的中國圖像。雖然如此,如果因此而把中國視為新的殖民主義者則是不正確的。其實中國也是一個典範。曾去過廣州的雕塑家福雷迪‧欽巴說,他看到的中國是一個發展、進步,同時也重視傳統的國家。

中國現在已成為許多非洲人民找工作及尋求未來發展的移民國。欽巴在米爾海姆臨時藝術作坊展出的,正好是用一千把大砍刀作成的裝置藝術品。它所突顯的當然是一種矛盾關係:大砍刀是中國出口剛果的第一宗批量商品,而且至今是最受歡迎的中國外銷產品 - 一種農業生產工具,也是非洲種族大屠殺的武器。

Festival Theater der Welt in Mülheim
"世界戲劇節"活動的場景之一圖片來源: Theater der Welt/Klaus Lefebvre

金沙薩禁止外人任意拍照

而中國藝術家則是以一種保留態度總結他們的非洲經驗。中國早就處於另一個發展階段。對蔣鈞來說,金沙薩的經驗令他感到困惑,他表示,在金沙薩沒有購買任何東西,但拍了四千張照片。攝影在那裡是違法行為,但蔣鈞仍然拍了不少。在那裡,每一個被拍照的人都會火冒三丈,甚至暴力相向。

對這場中、非之爭歐洲不介入,被視為傲慢和有優越感。這次有三名剛果藝術家無法前來德國,因為德國使館拒發簽證。欽巴評論道:"非洲為什麼轉向中國?因為歐洲關閉了大門,前往歐洲非常困難。而中國甚至發給我們為期一年的簽證。中國需要人力,歐洲就沒這麼簡單。歐洲實行的非洲政策令人難以接受,迄今如此。"

中國拒發簽證

不過藝術家們也坦率指出,一名剛果女同事沒拿到中國簽證,因為她護照上填寫的職業是記者。

在參觀藝術作坊時,有些中國藝術家也發出了自我批評的聲音。女建築師程淑玉總結說:"我們在金沙薩看到的中國貨全是最廉價、最劣質的仿冒產品,全是我們早就拋棄不要的東西。在金沙薩看到這些充斥市場的中國廉價商品,簡直令人抓狂。中國自己現在已朝向西方水準的產品品質看齊。"

作者:Cornelia Rabitz 編譯:楊家華

責編: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