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拜登受到性侵指責 川普何緣格外低調

2020年5月11日

美國總統川普对政治敵手的攻擊向來絕不手軟。不過,美聯社發現,這回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受到性侵指控後,川普却一反常態,顯得尤其克制。

https://p.dw.com/p/3c2E1
Bildkombo Donald Trump und Joe Biden

(德國之聲中文網)今年5月來到之前,川普没有在公開場合因性侵向拜登發難。曾在參議院工作的裡德(Tara Reade)3月公佈了一個電子文檔,譴責拜登曾於1993年對她進行過性騷擾。拜登堅定否認,稱其為天方夜譚,是從未發生過的事情。正處在選戰當中的川普被問到怎麼看待對手受到的這番指責,而他的回答卻顯得出奇的溫和,"我完全不瞭解這件事",然後他又說,"他應該反擊,你知道,這可能是惡意攻擊。我對惡意攻擊很有體會。我自己就被誹謗攻擊過多次。這種事情總是這樣。"上周五接受福克斯訪談時,川普说,"他會迎接這場戰鬥,我也多次經歷這樣的戰鬥,也許這又是一次誹謗攻擊。坦率地說,我希望這樣,完全為他著想"。

在政壇上為政敵著想的事情很少發生,川普更是以兇猛攻擊對手而聞名,因此他此言一出,立即引起人們的關注。美聯社分析認為,如果川普在對手的性侵問題上窮追不捨,那麼他該怎麼面對自己受到婦女性騷擾指責的長長名單?自己不是也都一概否認了所有指控嗎?況且美國今年總統選舉的時候,#MeToo 運動已持續發酵了3年之久,這場運動中,婦女對性侵的揭發和控訴,已將一大批社會權貴以及政治精英拉下馬。在這一背景下,川普很可能考慮到風險太大,不願在"性侵"領域發動政治攻擊,而將打擊政敵的戰場轉移到其它地方,比如塑造拜登在中國面前的軟弱形象。

分析人士認為,另一方面,今秋決定總統勝選的關鍵因素還是美國政府應對新冠疫情的能力以及由此而產生的經濟後果。由此,裡德對拜登的指責在總體上所佔的比例不大。2016年川普的競選團隊公關主任米勒(Jason Miller)說,本次的指責事實上對拜登的殺傷力不大,"它不過是讓人們記起拜登已在政壇活躍了40年,是政治精英階層的一部分。"同2016年川普同希拉蕊‧克林頓爭奪白宮完全不同,當年為損害希拉蕊的形象以及公開羞辱她,川普团隊不斷拉出比爾‧克林頓,回憶彈劾程序,邀請當年譴責比爾‧克林頓的人士參與助選,在一次川普团隊的新聞會上,居然同時出現4名譴責克林頓有性侵行為的人士。

Washington Brett Kavanaugh vereidigt als Richter am Supreme Court
川普2018年提名卡瓦納出任最高法院大法官時,後者受到性侵指控,差點葬送了大法官的前途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newscom/K. Dietsch

4年過去了,現在的情形大不一樣。川普也只能"曲線"戰鬥。在一次提到拜登性侵指責時,川普提及美國最高法院法官卡瓦納(Brett Kavanaugh),兩年前當他被提名時受到性侵指責,差點葬送了大法官的前景。川普说,"他是一位出色的人物,卻受到誹謗。他的經歷是對我們國家的侮辱。"顯然,此次川普竞選團隊正在表明,當年深信卡瓦納性侵的民主黨這回不能玩弄雙重標準,其發言人佩裡尼(Erin Perrine)發布聲明指出,"在這場戲劇化的轉變當中,拜登如果現在說'相信婦女'其實並非意味著'相信婦女'"。川普竞選團隊的一份寄給選民的聲明寫道,拜登和民主黨希望使用雙重標準,一個用於卡瓦納法官,而對拜登則使用另一個。"讓我們來戳穿他們。"

李魚/洪沙(美聯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