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投資中國帶動德國就業

2012年4月10日

許多德國人害怕,在增長強勁的中國市場投資生產,會使德國失去很多就業機會,但事實似乎並非如此。

https://p.dw.com/p/14aH2
德國企業投資中國也增加了中國的進口量圖片來源: Reu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德國企業在中國市場上的成功也會直接帶動德國的經濟發展。許多企業主只有做夢的時候才能達到兩位數的增長率,而這在中國卻是現實。雖然這個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也受全球經濟危機的影響,發展有所放緩。但許多落戶中國的德國企業的發展速度其實比市場的平均水準要高許多。無論是在中國投資的大集團經理,還是中型企業代表,都不認同經濟發展"退步"的說法,指出中國的業務只是更加"正常化"。他們對未來的前景充滿信心,而德國的製造業也可以從中獲益。

目前,已經有5000家德國企業在華投資,僱用本地員工約20萬人。由於中國在工業製造方面愈發重要的意義,它也是今年漢諾威工業展會的夥伴國。這個全球最大的工業展會將於4月23日至27日期間舉行,屆時德國總理梅克爾和中國總理溫家寶將共同為此次展覽揭開帷幕。雙方希望能夠以此促進德中在經濟領域的合作。

chi 100412 DE Invest in CN - MP3-Mono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許多德國企業就已經活躍於中國。它們在中國的經營活動也能夠直接讓德國的母公司受益,因為這些在中國投資經營的企業需要從德國引進大量的產品。為工業電氣提供產品的菲尼克斯(Phoenix Contact)於1993年在南京設立了分公司。今天,它在中國每銷售的一歐元都能在德國促生另外一歐元的營業收入。

德國企業對中國市場前景仍然樂觀

該公司的銷售經理施提倫伯格(Frank Stührenberg)向德新社表示。"公司1億8千3百萬歐元產品銷售額的55%都在中國生產,但剩下的45%由德國製造。"這個在工業自動化、可再生能源以及交通電氣化領域活躍的企業現在希望中國能夠大力發展電動汽車。菲尼克斯電氣已經為中國電動汽車市場研發了特別的充電系統,而承載著該系統的電氣巴士已經在青島投入試營運。

該公司在中國的員工數目已經增長至1500人,全球銷售額的10%來自中國市場。銷售經理施提倫伯格稱,企業在中國的業務"利潤豐厚",並且會把這些產生的利潤重新在當地投資。針對中國經濟發展將大幅放緩的擔憂,施提倫伯格表示:"我們如果看不到增長潛力的話就不會追加投資。"在他看來,公司能擴展的業務領域還很多。"從中長期的角度來開,我們不擔心會遇到增長停滯的問題。"

德國電器業巨頭西門子的情況也是如此。該公司亞太區總裁吳賀樂(Marc Wucherer)在北京表示:"西門子目前的發展速度比市場平均水準要快,公司希望保持住這種勢頭,還有很多業務領域可以開拓。"在吳賀樂的眼中,經濟發展速度放緩也是推行產業現代化的機會。他"在發展見緩的時候會和顧客一起考慮,怎樣才能夠讓設備更有效的運行。因為這樣的技術改革在設備全力運轉的時候是無法實現的。"

"中國仍是全球投資首選"

德國聯邦外貿與投資署(GTAI)主席普法伊費爾(Michael Pfeiffer)也不認同德國企業在中國投資會對德國就業市場產生負面影響的說法。他指出,近幾年在中國投資的德國企業絕大多數不是在那裡為歐洲市場生產產品,而是希望在中國開拓新的市場。

"如果我是開發新的市場,那情況就正好相反。這反而會在德國創造新的就業崗位。該企業在德國的總部也會隨著一起增長。一個在境外活躍的企業在德國的增長速度比沒有在境外有經營活動的企業要快。它們在國外的經營業績也會直接導致境內企業的員工數目有所增加。"

普法伊費爾表示,它說的這種情況基本適用於大部分在中國投資的德國企業。雖然最近公佈的經濟數據顯示,中國官方統計機構和金融分析機構對中國製造業新近的發展速度有著不同的解讀。3月份,中國官方的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飆升至53.1,這是一年來的最高位。而匯豐銀行編制的PMI下降至48.3。高於50的指數意味著工業活動擴張,低於50的指數說明工業活動收縮。普法伊費爾指出,所有的預測數據都表明,中國本年度的經濟發展勢頭會有所減弱。

"但人們也因該看到,中國經濟的發展速度比像歐洲或者美國這樣的傳統發達國家要高得多。所以中國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市場,對於其中的德國企業來說也是如此。我認為,全世界都在密切關注中國的投資環境,中國在未來仍然將是全球首選的投資地之一。"

作者:任琛(德新社)

責編:苗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