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應對氣候變化要從觀念上轉變

2010年8月16日

人們對氣候變化的認識已經非常全面,但與其鬥爭的成績卻乏善可陳。政界和社會行動遲緩的原因之一在於人類感知和解決問題的方式與心理上的認知背道而馳。

https://p.dw.com/p/OoZS
類似「350」這樣全球範圍的環保宣傳在提醒人們注意氣候變化,但是,為什麼政界和社會的反應如此遲鈍?圖片來源: Lesley Rochat/SOSF

記者在清理研究資料時發現了一篇由蘇黎世環境社會學家安德麗亞斯•迪克曼撰寫的文章。文章開篇第一句就引人注目:在將近1300名德國人中,有四分之三以上相信「溫室效應的原因在於大氣層出現空洞」。對此,記者的第一個反應是:驚奇。因為這篇文章發表於2001年,從那以後德國人對氣候變化的瞭解大有增加,如果現在統計,數字肯定不同。第二個反應:疑慮。即便現在只有一半德國人同意這個看法又會有什麼改變呢?什麼都不會改變。其結果依然會令人深思。

fresh carrots for sale at the farmers market
人們踴躍購買生態食品,表明環保行為可以改善圖片來源: CC/Chris Kalbfleisch

問題是:為什麼在持續多年的討論之後,大部分人依然還同意這一觀點。不管怎樣,到2001年,關於氣候變化已經開展了10年的廣泛討論。比如,1993年德國環境聯合會就撰寫過《歐洲能源政策十點綱領》。

視而不見拖延了事

政界和社會已經有將近20年的時間學習應對,但是為什麼沒有在政策上取得更大的進步,或者有意識調動公民應對氣候變化的積極性呢?當然也並不是完全無動於衷。人們對氣候變化的知識增加了。但是,正如學者和環境組織一再批評的那樣,解決問題的方案姍姍來遲。

專家指出,在氣候問題上政府沒有在金融危機中表現出的那種斷然決心。然而,氣候政策上的猶豫不決可能比經濟崩潰造成更大的成本。現任英國政府國民經濟局長、世界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尼古拉斯•斯特恩在其《斯特恩報告》中計算了全球變暖的經濟後果:如果不對氣候變化採取措施,全球氣候變暖將會給人類帶來5.5兆殴元的成本。那麼,行動和後果之間這種不相稱的原因何在?

難以跨越的時間維度

前BBC記者、心理醫生馬克•不萊恩在德國之聲《全球媒體論壇》上指出,「氣候變化和我們感知和解決問題的方式不相符合,超出了人類的能力」。英國環境記者喬治•馬莎爾也撰文說明氣候變化問題的結構,指出:尤其是氣候變化的時間維度超越了政治體系。後者只有在生存危機到了眼前才能在全球範圍迅速採取行動,金融危機便是一例。

Dr. Irene Neverla
漢堡的新聞學教授伊蕾娜•內菲爾拉博士

與此相比,氣候變化的影響尤其對歐洲和美國人來說是將來的事情,並不馬上產生經濟成本。研究媒體報導氣候變化的漢堡新聞學教授伊蕾娜•內菲爾拉說:「今天行動的成果要到70年以後才看得見,這超出了人們的想像力和行動的動力。」

除此以外,地球變暖的原因和後果極其複雜,部分還有爭議,總體無法估量。要信念一致、目標明確地採取共同行動可謂難上加難。內菲爾拉補充說:「氣候變化在世界各地到處都有,所以又難以確定它發生的地點。」

罪魁禍首難尋

與石油災難不同,在氣候變化問題上找不到一個罪魁禍首,它是政治、經濟和社會共同造成的。各方面都有責任,同時也都受其害。在這個問題上難分為「肇事者和受害者」。正因如此,溝通十分重要,以喚起各方的行動意願,有所作為。

氣候問題上的猶豫不前,肯定不僅僅只有心理上的因素。但是,心理方面的問題造成了許多阻礙,卻很少有人討論。心理醫生不萊恩說:「我們必須看到這一點,如果我們瞭解自己感知問題的方式,就能夠更好地應對。」

對氣候變化的懷疑盛行一時

Global warning stencil
言簡意賅的標誌展示日益逼近的威脅圖片來源: CC/katutaide

目前,甚至有跡象表明人們對氣候變化的意識在減弱。根據BBC2010年2月的一項問卷調查,只有26%的英國人認為經科學證明氣候變化是人為的。內菲爾拉說:「自從英國科學家隱瞞研究成果,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在喜馬拉雅山冰川融化的計算上出錯之後,對氣候變化的懷疑盛行一時。」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的一項計算曾經認為喜馬拉雅山冰川到2035年會消失,導致一個難堪的錯誤,因為這個數據沒有任何調查依據。

不過,研究人員認為,這種懷疑將會減少。內菲爾拉說,媒體很快就會忘記,氣候變化還有一個方面會使它成為一個長期的話題—— 對氣候變化的討論能喚起人們的想像,比如「人們對自然、純潔和返朴歸真的追求。所以,在更為根本的層面上,這樣的氣候討論能起到積極作用」。

作者:Torsten Schäfer

責編:當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