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慕尼黑安全報告:世界如同破碎的拼圖

Christian Trippe 聯合作者:Ben Knight
2019年2月13日

自由國際秩序已經破碎,誰能將它重新拼好?這是周一發布的《慕尼黑安全報告》為本周的慕尼黑安全會議提出的開場主題。

https://p.dw.com/p/3DIo4
US-Militär an der mexikanischen Grenze
美墨邊境的美國士兵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AP Photo/E. Gay

(德國之聲中文網)世界處於危急之中--而且美國只會讓局勢變得更糟。這是周一(1月11日)發布的《慕尼黑安全報告》(MSR)的果決判斷。緊接著的一周,將是一年一度的匯聚世界主要國家代表的慕尼黑安全會議。美國副總統彭斯、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和德國總理梅克爾都將和100位與會部長一起討論日益嚴重的全球動蕩局勢。

 "在美國、中國和俄羅斯之間,一場新的大國競賽正在展開。這場競賽伴隨著維持自由國際秩序的領導權力的真空狀態。"會議主席、資深外教官、前德國駐美國大使伊辛格(Wolfgang Ischinger)在他的開場聲明中說。

 在動蕩局勢的諸來源中,至少有一種主要因素確定無誤,那就是華盛頓的川普政府對於維護國際協議毫無興趣,而且他還經常在推特中公開懷疑包括北約、聯合國在內的國際組織。更糟糕的是:在川普的領導之下,美國準備放棄它在現在還被稱為"自由世界"的領導角色。

在周一的記者會上,伊辛格勉強找出來"好消息"首先告訴大家:儘管大西洋兩岸關係疑雲密佈,但是他認為一個"格外重要的訊號"是,多位美國國會議員有望參加今年的會議。他尤其歡迎美國國會議長佩洛西和前美國總統候選人羅姆尼出席會議。

 "令人不安的對於政治強人的熱情"

 慕尼黑安全報告指責川普正在全球範圍内展示"令人不安的對於政治強人的熱情",認為他的政府處於一個"後人權世界"。報告說,該行為破壞了美國宣稱的"聯合世界上的高尚國家建立新的自由秩序"去反對極權政府,正如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去年12月所說的那樣。報告譴責說,作為長期的跨大西洋盟友,川普对從巴西到菲律賓的非自由主義領導人的贊賞令人難以接受。

 "美國的戰略性文件將中國和俄羅斯視為兩個重要的挑戰者,"報告繼續寫道,但是這三個大國之間的競爭方式各不相同。例如,中美之間的競爭聚焦於經濟和貿易問題,而俄羅斯和中國之間雖然有地緣政治較量,但是卻視彼此為對抗西方的獨裁聯盟。

 與此同時,美國和俄羅斯之間的競爭,停留在有關武器方面的口水戰中。報告認為這種爭論不會有什麼結果。在美俄暫停履行《中程導彈條約》之後,其他類型武器的控制也面臨威脅。 

報告說,"看起來,限制戰略核武器的《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在2021年到期之際,他們不會續簽。"

歐盟準備不足

那麼歐洲呢?在大國競爭的情形之中,它是否只能扮演一個微不足道的戰略角色? "在一個新的大國競爭時代,歐盟尤其準備不足。" 報告宣稱,有關歐洲"戰略自主權"的爭論也顯示了這一點。如何平等參與全球安全政策,歐洲並沒有制定出一份備用計劃。 

周一,伊辛格對記者說,"2019年將會成為歐盟至關重要的一年。"這不僅僅因為將於5月進行的歐洲議會選舉,以及將於10月提名的歐洲央行新行長。伊辛格說,非常重要的是,安全報告向非歐洲的與會者展示,歐盟將為捍衛自身利益而戰鬥。

報告總結說,世界進入"新的過渡期"。在充滿不確定與不穩定因素的這一期間內,自由價值的捍衛者們將盡力前行。

報告的觀點令人深思:"有些願意為維護自由秩序而鬥爭的國家有心無力,有些至少基本具備能力的國家卻無所用心,或者使不上勁。"

脫歐讓英國的立場不可預知

這一過渡時期出現的一個後果是,位於第二梯隊的國家,諸如加拿大、日本和英國會有更多的機會。《慕尼黑安全報告》用了一整章來描述它們在"後脫歐時代"的角色。儘管英國是戰後重建國際秩序的中堅力量,而且是聯合國安理會成員之一,依然擁有較大的地緣政治影響力,但是,脫歐帶來的不可預期的後果讓這個國家面臨新的方向。

報告說,"已經清楚的是,無論怎樣,脫歐進程將會繼續對雙方帶來傷害,而且持續數年之久。"儘管倫敦、巴黎和柏林還會反復出現分歧,但是這些大國仍將繼續合作。

多邊主義者聯盟?

 那麼誰將拼好這個破碎的地緣政治拼圖?伊辛格在周一記者會上提出來同樣的問題:"誰將承擔這個責任?它將有序進行嗎?歐盟能夠扮演這一角色嗎?或者它太弱勢?如果它太弱勢,還有誰可以取而代之呢?或許我們乾脆順其自然,讓基於機構、規則和法律的自由國際秩序逐漸分崩離析?對於德國和歐洲的利益來說,那將是一場災難,一個毀滅性的發展。"

梅克爾在與會前夕發布的一個影片講話中說,她希望努力保留這些國際機構。她說,當下這些機構至少和冷戰時期一樣重要。梅克爾說,德國依舊支持自由國際秩序。德國外長馬斯(Heiko Maas)在最近的講話中力挺這個主張,他呼籲創建"多邊主義者聯盟"。儘管實踐這一主張並不容易,但是德國與其關係親密的戰略夥伴法國在北溪天然氣2號管道問題中已經如此。 

此外,艾伯特基金會(Friedrich Ebert Foundation)一份新的調查顯示,只有42%的法國人認為自己的國家應該在國際爭端中保持中立,而持此立場的德國人佔59%。相似地,更多德國人(65%)反對軍事幹預,持此立場的法國人佔50%。這反映了柏林和巴黎不同的政治文化。 

慕尼黑安全報告說,"相較法國來說,跨大西洋夥伴關係危機對德國是一個更大的挑戰,因為該國更多強調獨立自主的解決路徑。"

但是,這些不同之處如何彌合尚不清楚。看起來本周的慕尼黑安全會議不會取得太多進展。幾天之前,法國總統馬可龍因為國內政局麻煩突然取消了他的與會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