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黑蘭密信真的不重要?

2006年5月9日

本周一,安理會五常任理事國的外長及德國外長在紐約舉行會談,討論伊朗核計劃問題。會談沒有結果。美國希望安理會能夠做出針對伊朗的制裁決議。俄羅斯和中國則堅決反對制裁伊朗。在六國外長會談的同時,美國總統布希收到了伊朗總統內賈德寫給他的信。

https://p.dw.com/p/8S4L
伊朗總統一廂情願向布希傳書圖片來源: AP

伊朗總統內賈德令人意外地給他的對頭美國總統布希寫了一封信。而德黑蘭沒有把這封信當作公開信,因此要求保密。華盛頓最初否認收到了這封長達18頁的信。但隨後又稱,這封信沒有什麼新內容,僅談了一些「無關緊要的和無用的」套話,因此不會公開發表它。

華盛頓的這種說法當然是粉飾太平的做法。因為一位伊朗總統致函一位美國總統的事情還從來沒有發生過。即便這是德黑蘭企圖用外交手段在最後一刻防止出現針對伊朗的決議伎倆,這一事件本身也值得注意的。拋開信不談,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加上德國的六國外長長達幾個小時的會談也沒有取得任何成果。外長們在針對伊朗核計劃的統一策略問題上未能達成一致意見。

而25年前聯合國安理會做出第487號決議時卻沒有這麼困難。當時以色列轟炸了伊拉克離巴格達不遠的一座即將啟用的核電站。安理會譴責以色列行經的決議也獲得了美國的支持。以色列辯解說,轟炸伊拉克核電站是根據聯合國憲章第51款而做出的預防性自衛行為。但安理會沒有接受以色列的這一理由,而且明確表示,伊拉克有進行和平利用核能研究的權利。決議甚至敦促以色列賠償它給伊拉克造成的損失,並且加入不擴散核武器條約。

而華盛頓似乎忘記了這一切。當時,在新成立的伊朗伊斯蘭共和國與西方國家之間存在著很深的隔閡。伊朗政權的鞏固使西方國家十分擔憂。因此西方國家與薩達姆-侯賽因結成統一戰線的願望就相對強烈。在兩伊戰爭中,西方國家站在了伊拉克的一邊。法國為伊拉克修建了那個後來被以色列炸毀的核電站。安理會一致譴責以色列的做法清楚表明,當時的首要任務是支持伊朗的戰爭對手,不管它是誰。

而25年之後,伊朗的這個戰爭對手正在接受巴格達法庭的審判。25年前伊拉克被允許做的事情卻成為譴責伊朗的口實。而這不能不說是外交一貫性的一大敗筆。而外交一貫性就要求對所有成員國一視同仁。如果俄羅斯和中國在伊朗沒有巨大的經濟利益的話,伊朗早就因為做了當年允許伊拉克做的事情而受到安理會的制裁了。

就是說,美國應該以伊朗總統的這封信為契機來設法消除兩國之間的隔閡。將伊朗總統的信僅僅看成是一件無關緊要的小事而束之高閣肯定是一個錯誤。歷史已經清楚地指明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