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德語媒體:華盛頓連出狠招 北京頻向歐洲示好

達揚
2018年6月26日

中美貿易爭端不斷加劇之際,周一有兩位歐洲政要到訪北京:法國總理菲利普和歐盟委員會副主席卡泰寧,兩人均聲稱在北京的會談卓有成效。

https://p.dw.com/p/30K4K
Liu He und  Jyrki Katainen
歐盟委員會副主席卡泰寧周一到訪北京圖片來源: Reuters/J. Lee

中美貿易爭端仍在不斷加劇,隨著7月6日懲罰性關稅生效日的逼近,雙方都在採取一系列的應對措施。來自美國媒體的消息稱,美方正在制定新的規範,以限制中國資本在美國特定技術行業中佔股份額超過四分之一。《南德意志報》的相關報導稱:

"在外交領域,中國同樣也在為中美貿易戰採取應對措施,其中一個選項就是開展魅力攻勢。中國總理李克強周一在歡迎到訪的法國總理菲利普時,表達了中方購買空中巴士的意願。李克強說,中方計劃今年購買大量飛機。他同時還表示,中國會進一步開放本國市場,並會從法國購買更多的農產品。不久之後,中方就有可能會對來自美國的農產品和飛機徵收懲罰性關稅。

同法國總理一樣,周一到訪北京的歐盟副委員會副主席卡泰寧(Jyrki Katainen)的聽到到的也都是非常友好的言辭。卡泰寧表示,中歐雙方就成立工作小組達成共識,以共同修訂世界貿易規則。卡泰寧說,在涉及鋼鐵、中國技術政策以及其他問題上,美國總統川普所採取的單邊行動,恰恰說明了對世界貿易組織進行現代化改造的必要性,這樣才能適應世界經濟發展的需要。"

Symbobild Made in China 2025
「中國製造2025"戰略的主旨是在高科技領域佔據世界主導地位圖片來源: Reuters/Stringer

卡泰寧北京之行,也引起了《法蘭克福匯報》的關注。該報認為,本次訪華的任務異常艱巨。因為歐盟既要繼續對中國的某些貿易實踐提出批評,同時也要明確地對美國的單邊主義政策予以譴責。《法蘭克福匯報》接著寫道:

"雙方討論的話題應當包括美國和歐洲企業都受到影響的'強制性技術轉讓'。這是歐盟和美國共同提出的一項指控,即中國經常以轉讓技術作為先決條件,然後才允許相關外國企業進入中國市場。歐盟商會新近舉行的一項問卷調查顯示,大約19%的企業有過類似經歷。卡泰寧表示,這並不是什麼白紙黑字的明文規定,但在實踐中卻經常被運用。他指出,歐盟在華直接投資出現下降趨勢,而在其他地區則有所增加,這足以說明中國存在一些問題。"

有人擔心,為了緩解中美貿易戰壓力,中國有可能會做出討好美國、得罪歐盟的舉措。對此,卡泰寧的回應是,歐盟決不會成為中美貿易衝突的犧牲品。《法蘭克福匯報》接著寫道:"Beim Ringen um ein bilaterales

"多年來,中歐雙方一直在就簽署雙邊投資協定開展談判。卡泰寧認為,雙方在這一問題上已經取得了進展。計劃於今年七月中旬舉行的中歐高峰會晤上,雙方將就互相開放市場的可能性交換意見。卡泰寧認為,這是雙方向前邁出的重要一步。中方會談夥伴劉鶴很少公開表態。在一份措辭含糊的聲明中,劉鶴要求歐盟在放鬆出口限制方面採取務實步驟。這顯然是指歐盟對安全技術領域的一些出口限制。卡泰寧對此回應道:'我們的限制並不像某人說得那樣糟糕。'會談後雙方的新聞發布會上,由於北京不允許記者提問。卡泰寧又在當天晚上組織了一次他個人的新聞發布會。"

[摘編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