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語媒體:氣候保護靠中歐聯手?

文木
2016年11月15日

馬拉喀什氣候峰會是周二媒體關注的焦點之一。《新德意志報》指出, 川普当選總統後,國際氣候舞台上可能出現轉變:國際氣候談判上發揮引擎作用的或不再是中美組合,而變為中國和歐盟聯手。另外,中國官媒一篇社評向川普发出的警告也引起了德語媒體的注意。

https://p.dw.com/p/2Sk65
BdT
Nürnberger Stadtsilhouette in der Abendsonne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D. Karmann

(德國之聲中文網)《新德意志報》(Neues Deutschland)本周二(11月15日)發表的一篇文章先是引出了維基解密10月中旬披露的一封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寫給美國氣候問題談判代表托德‧施泰恩(Todd Stern)的一封信,文章寫道:"解振華的這封信以'我親愛的朋友托德'開頭,信中說:'是的,正如你在電子郵件裡說的那樣,中國和美國之間關於氣候變化的密切合作,為達成巴黎協議發揮了關鍵作用。……如果可能,我們必定不會錯過繼續合作的機會,積極促進兩國和全球的可持續性發展,對保護世界做出貢獻。'在信件的末尾,解振華寫道:'我一直會將大洋彼岸的我的朋友放在心中。'"

BdTNürnberger Stadtsilhouette in der Abendsonne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D. Karmann

文章指出:"字裡行間不確定性的語氣和悲傷之情溢於言表。人們可以將它稱之為不祥的預感。川普成功贏得了大選,成功的中美聯盟因此面臨著破裂的威脅。據信,川普依然堅持之前的觀點,即:退出巴黎協定。"作者指出,如果失去美國,那麼過去幾年的一個影子人物--歐盟可能會走到聚光燈之下,歐盟可以填下美國留下的這個空缺。"現在中國和歐盟就計劃在氣候保護方面加強合作。北京和布魯塞爾的組合,有可能成為國際氣候保護中的新引擎。"

題目為"新氣候軸心顯現雛形"(Neue Klimaachse deutet sich an)的文章採訪了綠色和平中國區氣候與能源項目主任李碩,他說道:"中文'危機'這個詞拆開來就是危險和機遇。現在中國和歐盟有機會深入合作、重新整合。在接下來的4年時間雙方的關係將是非常重要的。" 李碩認為明年的G20峰會是一個機遇,歐盟和中國可以借此機會再氣候問題上進行合作,將淘汰化石燃料放在議程的首要位置。

氣候變化加劇糧食危機

過去幾年,中國和美國是國際氣候談判的引擎。文章聯合作者Benjamin von Brackel、Christian Mihatsch 和Susanne Schwarz寫道,北京現在的態度依然樂觀,認為美國暫且不會抽身而去。李碩表示:"不會就這樣停止的。下屆美國總統不能隨隨便便的說走就走。中國會向其追究責任的。"

文章同時也指出,中國還是非常實際的,北京要做出川普退出的準備。美國環保團體塞拉俱樂部(Sierra Club)的赫茲(Steven Herz)向《新德意志報》表示:"我們不知道川普会怎麼做,但是我們知道,中國已準備好扮演領導人的角色。"

德國也願意加強與中國的合作。比如德國環境部長亨德裡克斯(Barbara Hendricks)也是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CCICED)國際副會長。大約一年前,她在中國簽署了兩份加強雙方城市化建設和城市水管理方面合作的協議。馬拉喀什氣候峰會期間,一名來自德國的談判專員表示:"我們現在已有了可以繼續工作下去的內容基礎,我們不會重頭再來一次。"

中國發出的警告

德國NTV新聞台網路版發表的一篇文章則注意到了中國官媒體《環球時報》的社評。文章寫道:"中國高層官方上與下屆美國總統川普客氣寒暄,不過一家黨報發表的文章可以看出,北京並沒有忘記川普在選戰期間發表的關於中國的觀點。就在中國高層領導用外交語言對川普获勝發表看法的時候,習近平在電話裡說將會與川普进行緊密合作的當下,中國官媒《環球時報》一篇社論文章發出了貿易戰的威脅。"

文章指出,《環球時報》指出,如果川普像在選戰中說的那樣向中國商品加徵最多45%的關稅,中國就會以牙還牙,中美貿易將癱瘓。屆時,美國波音飛機的訂單將會轉到歐洲空中巴士手中,美國汽車和iPhone在中國的銷售都將受到影響,美國大豆、玉米也將從中國絕跡。

題目為"中國向美國發出貿易戰的威脅"(China droht USA mit Handelskrieg)的文章指出,在選戰期间,川普尤其向中國發出操縱貨幣的指責。他向選民發出承諾,當選總統後會將會向世貿組織提起針對中國的訴訟,並且會提高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文章在末尾寫道,從這篇社評人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國並沒有打算在貿易爭端向美國作出讓步的跡象,並且認為自己佔據著優勢。"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