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語媒體:是冷戰,更是交易籌碼

文山 摘編
2018年3月19日

美國簽署《台灣旅行法》、威脅對中國商品徵收高額懲罰性關稅: 華盛頓對北京「宣戰」,到底是出於怎樣的動機?周一出版的德語媒體,探討了這一話題。

https://p.dw.com/p/2uaYk
China USA Wirtschaft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AP/A. wong

(德國之聲中文網) 慕尼黑出版的《南德意志報》以"橫衝直撞"為題,就川普签署《台灣旅行法》一事發表評論指出,美中兩國之間的蜜月期已經徹底宣告結束。

"習近平不再是'好朋友',美國總統川普再次開啟了衝突模式。在對華立場上,川普很多時候抨擊得其實在理,比如中國的貿易保護主義、不公正的貿易政策等等。問題在於,很多時候川普的抨擊卻是基於錯誤的出發點,或是採用了錯誤的方式。所以,台灣人必須謹慎歡呼、謹慎感謝川普。他剛剛簽署了《台灣旅行法》,允許美國政府官員前往台灣訪問。這也打破了美國政府多年以來的慣例:檯面底下悄悄支持台灣,但是在檯面上則全盤尊重北京的'一個中國'準則。而常常被國際社會孤立的小小台灣,也確如美國這部新法案所說的一樣,是'民主的燈塔'。台灣值得獲取一切援助。但是,川普总統現在採取行動,真的是因為他相信這一點?還是因為這位任性的總統只是想把台灣當作實現其目標的棋子?"

"就目前來看,北京正對美國此舉怒不可遏。而川普则繼續橫衝直撞。《台灣旅行法》只是個開端,幾天后美国还將祭出懲罰性關稅。也許接下去還會開啟貿易戰?川普,正把對華贏派人物聚攏到身邊,這些人的部分言論,已經讓人嗅到了一絲冷戰氣息。遠處的地平線上,一場風暴正在襲來。"

China Fabrik in Anhui - Aluminium
安徽的一座鋁材工廠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Chinatopix

蘇黎世出版的《金融經濟報》刊登了一篇由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費爾德斯坦(Martin Feldstein)撰寫的客席評論。題為"川普征收懲罰性關稅的真正原因"的文章指出,美國對中國商品徵收關稅只是一個威脅,其真實目的是迫使北京取消對外國企業必須成立合資公司方可進入中國市場的限制。

"美中之間最緊要的貿易問題其實是技術轉移,而不是鋼鐵、鋁材等中國低價產品。儘管中國對鋼鐵、制鋁行業的補貼會損害美國同行的利益,但是以鋼鐵鋁材為原料的許多美國企業卻是受益者,美國消費者也能通過低廉的價格得利。而中國通過不當手段獲取美國企業研發的技術,則會讓美國利益受到顯著的損害。"

作者指出,相比早年間中國利用間諜手段直接偷取技術,如今的技術轉移則是通過其他途徑。"通常,美國企業進入中國市場,都會與技術轉讓相掛鉤。企業想要進入13億消費者的巨大市場,就會'自願'地將它們的專有技術轉讓給中方合資夥伴。美國企業現在抱怨說,技術轉讓的規定是一種訛詐手段。美國公司還擔心,中國政府故意拖延頒發市場準入,從而讓中國本土企業能有足夠時間消化吸收引进的新技術、佔領足夠的市場份額。"

文章認為,面對這種不正當競爭,美國其實並沒有很好的法律訴訟手段。"所以美國談判代表很可能會以對中國商品徵收高額懲罰性關稅為威脅,要求中國政府取消要求外資企業'自願'轉讓技術的規定。如果這種方法能夠奏效,讓美國企業能夠不必付出高昂代價即進入中國市場,那麼關稅威脅就會被證明是一種非常成功的貿易政策工具。"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